华讯小记者声明

常有善育 常有健康 常州召开2024年民生实事完成情况首场新闻发布会

2024-12-19 14:28:07    来源:常州市政府新闻办    

华讯网常州12月19日电(通讯员 吴文龙)今年以来,江苏常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打造“六个常有”民生服务品牌,聚力夯实民生基石,不断纾解民生难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幸福成为常州“民生答卷”的最美底色。12月18日下午,常州市政府召开“向人民汇报——2024年民生实事完成情况”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大民生实事中“常有善育”“常有健康”两大工程完成情况。

 

实施“常有善育”工程,推动“一街道一乡镇一普惠”

2024年,常州积极打造政府主导保基本、市场主体广覆盖、社会补充更便捷、家庭兜底为基础的立体多元、性质多样、统筹发展的托育服务发展格局,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生育养育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

目前,全市现有托育机构381家,托位数2.41万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5个;创成省普惠托育机构57家、省示范性托育机构19家,市普惠托育机构44家,75%的托育机构月收费在2000元以下,省内率先实现“一街道一乡镇一普惠”,市普惠托育体系建设项目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

聚焦普惠导向,强化托育服务政策协同。将托育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专项规划及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强化市级各部门横向协同联动机制,构建“市、县、乡”纵向层级联动发展格局,编制“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市卫健、教育、财政联合出台《常州市普惠托育机构认定及经费补助管理办法(试行)》,加大普惠托育机构扶持力度。对新建普惠托位按1万元/托位给予建设补助,对幼儿园办托按5万元/班给予改造补助,对建成省普惠、省示范机构分别给予10万元、6万元激励补助,对连锁品牌机构办托给予20万元运营补助。落实水电气民用价格政策。今年,市区两级财政补助普惠托育体系建设800余万元,普惠性托育幼机构水电气节省支出453万元,切实降低普惠托育机构运行负担。

构建多元模式,强化托育服务有效供给。通过财政补贴、提供场地、减免租金、税费优惠等措施,鼓励各类主体参与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政府与市场同步发力,构建主体多元、优质普惠的托育服务体系,努力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优先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全市幼儿园办托比例占59%。大力发展社区托育,有34家社区托育点,1591个托位。鼓励向小月龄婴幼儿家庭提供托育服务,15家托育机构开设乳儿班。鼓励单位举办福利性托育服务,有3家企业举办托育服务,市总工会联合团市委全年组织273个爱心托管托育班,惠及职工子女近万人。

推进医育结合,强化托育服务品质打造。支持医疗卫生机构与托育机构建立一对一协作关系,以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形式为入托婴幼儿提供基本和个性化健康服务。目前,约60%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协作关系,2025年实现全覆盖。依托市、区两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举办膳食营养指导和防止意外伤害、救治培训等,提升机构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开设婴幼儿养育照护门诊,提供专科服务。

着力公众宣教,强化家庭养育能力提升。首创“宝贝医课”线上直播栏目,面向全市婴幼儿养育照护者,围绕“婴幼儿过敏、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秋冬季疾病预防”等群众关注话题,开展系列健康育儿知识科普直播;录制儿童健康知识精品课程2个,在全市预防接种点、儿童保健室等宣传场所,进行多形式多平台传播;编印2万册《婴幼儿养育照护手册》并向家庭发放;开展科学育儿进社区活动700余场;探索建立社区家庭联动育儿机制,利用社区党群服务用房,开设“常有爱、宁馨托—科学育儿服务驿站”,设置营养膳食统筹、母婴健康照护、科学育儿指导、亲子快乐成长等家庭养育四大版块,为预备父母、准父母、新手父母们精心打造全方位、科学适宜化的一站式家庭育儿解决方案。

注重优生优育,强化生育医疗服务全过程。开展“好孕行动”,为符合条件的育龄妇女提供免费卵泡监测或减免“试管婴儿”费用,全年为3191位备孕困难的适龄妇女提供7216次免费卵泡监测,为106个有需要且符合条件的家庭免费提供1次取卵-移植手术服务。实施“母婴安全提升行动”,落实孕产妇“五色管理”,加强危重救治中心能力建设,为母子平安保驾护航,实现连续3年孕产妇零死亡。实施出生缺陷防治工程,免费开展产前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先天性心脏病和听力筛查,各项筛查率均达99%。不断提升儿童健康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儿童孤独症联合筛查工作,建立健全初筛-复筛-诊断-康复的连续服务体系。建成市级儿童友好医院10家,建立全市首个遗传病诊疗MDT门诊,创建省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确保群众“生得了”“孕得优”“育得康”。

实施“常有健康”工程,全方位全周期护航百姓健康

2024年,全市卫健系统聚焦“关键小事”,办好“民生大事”,让医疗更有温度,让健康更“触手可及”,全方位全周期护航百姓健康。

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市二院延陵院区,在改善就医环境的同时,不断优化周边交通和院内服务。市三院公共卫生临床救治中心竣工投用,采取“平急结合”模式,既满足平时各类传染病患者救治需求,又能对突发传染病快速反应、集中救治。市妇幼保健院公卫大楼项目完工,妇女保健中心、孕产保健中心、儿童保健中心更好地服务妇女儿童健康。

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更高”。围绕“善治难病”,加快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市二院成为“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校地协同融合、创新发展。全市遴选扶持肿瘤、脑血管病等市级诊疗中心20个;人工心脏技术治疗心力衰竭、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等医疗突破关键技术17个,其中实施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的主动脉夹层手术50例,让命悬一线的患者转危为安;扶持县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等危急重症救治五大中心10个;精神、老年医学等薄弱专科10个;重点护理团队10个,通过核心专科能力建设和关键领域技术创新,努力实现群众“大病不出市”。

急救体系建设“更加智慧”。围绕“快救急病”,新建市医疗急救中心,建成全市统一的急救指挥调度平台。形成由42个院前急救站点、东南西北4个生命支持中心、60辆5G智能救护车、12家三级医院相互链接的快速医疗急救圈,全市120急救反应时间缩短至14.2分钟,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实现“急危重症,上车即入院”。推进全民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工程,完成急救培训7.2万人次,其中持证人员2.2万人,市民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升。

基层卫生服务“更有医靠”。围绕“管好慢病”,全市新建省基层慢病筛防中心5个,省级基层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工作站5个,高血压靶器官筛查工作站7个,建成运动健康指导门诊12家。在武进区启动慢性病医防融合综合试验区项目,医防融合工作入选2024年健康中国实践优秀案例。建设永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分泌科、横林镇中心卫生院康复(偏瘫)科等全市基层重点特色科室25个。对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筛查、随访、干预等健康管理服务,覆盖人群分别达到53.15万人、16.9万人。

卫生惠民服务“体验更优”。实施卫生健康“十百千万”惠民工程,改善医疗服务十项举措、百家企业健康促进行动、千场健康知识科普活动和落实百万人群健康保障服务。在全省率先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服务,已惠及患者20万余人次,节省费用300余万元。在省内率先开展“云影像”服务和检查结果互认,成为全省首个“无胶片”城市,门诊、住院人均检查频次分别同比下降17%、8%,同比节约近5300万元。开设疼痛、失眠等症状门诊43个,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MDT门诊74个。开展“相约龙城‘医’起聊健康”科普直播,累计网络观看人次超100万。妇女两癌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家庭医生上门服务、65-79岁老年人提供肺癌和消化道肿瘤筛查等免费、优惠服务惠及百万人群。

中医药服务“更加可及”。创成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4个、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2个,提升国字号专科建设成效。实施中医药“零距离”服务,新增五级中医馆10家、四级中医馆8家,设立基层孟河医派名医工作站30个,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均能提供8项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建成省内首个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开展中医药宣传月活动,发布孟河医派十大养生药膳和养生茶饮,向市民开设“龙城中医经典大讲堂”,更好地满足了老百姓在家门口“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看上好中医”的需求。

今后,常州将持续擦亮“常有善育”“常有健康”民生名片,进一步完善托育服务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服务供给,为全市婴幼儿打造更加温馨友好的城市成长空间,为广大家庭提供更加普惠、优质、便捷的托育服务。同时,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龙城百姓健康,让更多在常州工作和生活的市民共享“健康红利”。

[责任编辑:杨黎]
呵护地球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话:010-63607677  邮箱:huaxunzx@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7046357号-1

Copyright© 2016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