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是第19个“世界狂犬病日”,今年世界狂犬病日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行动,共筑狂犬病防控防线”,旨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从你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筑起防控狂犬病的社区防线,将狂犬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一、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死率几乎为100%。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携带病毒动物的唾液、分泌物等感染,如被咬伤、抓伤或黏膜被舔舐。犬类是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猫,狐狸、蝙蝠等野生动物也可能传播。
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2-3个月,极少数可短至1周或长至1年以上。早期症状包括头痛、高热、恶心、呕吐、焦躁不安、恐惧和疲倦。随着病程的发展,出现吞咽困难、恐水症(怕水),还可能出现过度活动、精神错乱、癫痫发作、昏迷等症状。最终患者会因呼吸肌瘫痪导致的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二、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高风险动物:不主动招惹流浪犬、猫或野生动物,教育儿童远离陌生动物。
规范养犬:为宠物犬、猫定期接种狂犬疫苗,外出遛狗需拴绳,避免宠物与野生动物接触。
暴露后处理: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用碘伏消毒,并尽快就医接种狂犬疫苗。根据伤口严重程度,可能需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三、常见误区
误区1:家养宠物接种过疫苗就安全?
答:疫苗保护期有限,宠物仍可能感染,被咬伤后仍需处理伤口并评估是否接种疫苗。
误区2:伤口没出血不用处理?
答:病毒可通过微小破损或黏膜侵入,裸露皮肤被轻咬或抓伤也需接种疫苗。
误区3:超过24小时接种疫苗无效?
答:只要未发病,接种疫苗仍有预防作用,越早越好。
四、狂犬病防治宣传核心信息
一、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发病后会出现恐水、畏光、怕风等症状。
二、狂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病死率几乎100%,但做好暴露后预防几乎可以100%防止发病。
三、犬是我国人间狂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其次是猫、狐狸、獾等野生动物也是狂犬病的传染源。
四、流浪、散养犬猫均有较高传播狂犬病的风险。未接种狂犬病疫苗的豢养犬猫也有一定的传播风险。
五、不要随意接近、逗弄流浪犬猫、野生动物和陌生宠物。
六、被抓伤、咬伤后应立刻冲洗伤口并尽快前往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进行规范处置。
七、提倡依法养犬、文明养犬,外出遛狗牵绳,防止咬伤他人。
八、给犬猫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