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小记者声明

为青少年用网构筑坚强护盾

2019-04-18 10:33:43    来源:中国教育报    

据媒体报道,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最近不再天天捧着手机傻笑了,这让原本忧心孩子学习的北京陈女士舒了一口气。原来,通过给短视频APP设置“青少年模式”,孩子每天观看超过40分钟后,需要家长输入独立密码才能继续使用。这种“青少年模式”正是今年3月国家网信办指导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短视频APP作为新生事物,用时过长极易形成瘾性,连心智成熟的成人都尚难控制,更何况自制力较差的青少年。短视频风潮正越卷越大,对青少年的危害日益凸显。加上短视频内容良莠不齐,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出发,启动和实施“青少年模式”防沉迷既紧迫又必要。从技术角度讲,通过防沉迷系统控制青少年每天观看短视频的时间并无障碍,并把监督的主动权交给家长,这与网络游戏实施的“限时令”极其相似。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既是保护未成年人的范围延伸,也是针对新生事物的责任补强。防沉迷是互联网企业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防沉迷技术的运用,有助于网络企业将自身责任落实,形成第一道防火墙。

但从已有经验来看,仅靠网络企业的技术干预和介入,很难真正达到防沉迷的目的。比如,有记者调查发现,尽管许多网游和手游都设计了防沉迷系统,包括实名验证、游戏时间限制等功能,但实际应用中,这些措施无法排除被攻破的可能,难以切实发挥作用。短视频平台所推出的“时间锁”功能,也很快被人找到破解办法。因此,除了家长要严格履行守护之责,还需要使用者在使用时就选择“青少年模式”。

防治青少年网络沉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防控无法达到一蹴而就的效果,需要各方参与形成整体联动的态势,采取切实有效的过硬措施。这其间,除了网络企业要进一步探索和强化技术防控的实用性,包括完善网络交易行为的监管、身份识别技术的提升等,还需要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责任,既要实行有效的监督与引导,还应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

学校要发挥好引导与教育的作用,应多组织适合未成年人身心需求的校园活动。通过细心的教育、引导和帮助,让青少年学会自律和自控,才能从根本上达到防沉迷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督促网络企业、学校和家庭都真正履行好自身责任,最终织密一张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防护网。

(作者系中国教育报职员)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话:010-63607677  邮箱:huaxunzx@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7046357号-1

Copyright© 2016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