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小记者声明

常州召开2024年民生实事完成情况第二场新闻发布会

2024-12-20 15:20:03    来源:常州市政府新闻办    

华讯网常州12月20日电(通讯员 吴文龙)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常州市委、市政府永葆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与人民心心相印、风雨同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市民百姓,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12月19日下午,常州市政府召开“向人民汇报——2024年民生实事完成情况”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大民生实事中“常有优学”工程、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完成情况。‍

15222566287652316_143.png

2024年,常州始终锚定“更加公平、更为优质”奋斗指向,紧紧围绕“常有优学”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有力步伐,“常有优学”工程各项指标取得新突破、再创新局面,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任务。

15232759503982480_143.png

需求导向,化“被动”为“主动”。加快教育资源优化布局、合理配置。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3所,竣工17所,增加学位1.15万个。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三期、常州工学院辽河路校区二期等2个项目建成投用,江苏理工学院新校区等4个项目稳步推进。扩大高中学位供给。新增2所公办高中、2所民办高中 。优存量和扩增量,全市下达普通高中招生计划31582人,比去年增加4622人。普职比达69.25 %。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新建学校地下接送中心2个, 29所学校停车设施对外开放,提供车位2135个。采取多渠道筹资方式,分期分批为中小学校安装空调,全市新增139所学校安装空调,安装空调总数达9617台。

全面发展,“硬设施”转化为“软实力”。天宁区、钟楼区、常州经开区创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全年新增省级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27个。加快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新增省优质幼儿园8所,省市优质幼儿园覆盖率达92.2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47%。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新增全国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验校1所、“新优质学校”18所。天宁区确定为教育部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星河小学等3所中小学确定为科学教育实验校。全省率先全域创成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促进高中教育优质多样。2所高中入选第二批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8所高中入选首批省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立项学校。持续实施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455名学生列入“强基计划”后备培养人才。

产教融合,“金蓝领”赋能“新城市”。专业链与产业吻合度大幅提升。新增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14个、五年制高职专业11个,入选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8门、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4个,专业产业吻合度达86%以上。承办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网络建设与运维赛项总决赛,获技能大赛世赛金奖3个、省赛一等奖32个;获省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1个,获奖数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产教融合载体群建设不断深化。新增省级高职院校首批现代产业学院6个、省级市(县)域产教联合体培育单位2个。校企协同项目库更加丰富。获批省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48项。选聘新一轮市级产业教授44名,新增职业学校教师产业服务能力提升项目25项。

高端引领,“强激励”携手“重保障”。创新人才引育模式,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年补充中小学编内教师近1500人,其中“优才计划”引进552人。创新师资补充机制,完善常州籍优秀师范生跟踪培养项目,新增培养对象36人,在培对象达100人。专业成长平台多元。运行博导工作站2个、省市名师工作室103个、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6个、“四有好老师”团队101个、优秀教师城乡牵手项目154个、“名师导教”项目16个,全年培训教师15万人次。师资结构优质均衡。推进“核心校+周边校+乡村校”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交流轮岗教师2589人。教师培育成效显著。新增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新增国家级教学名师、先进工作者、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教育部名师培养计划教师共8人。新增省模范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对象、省正高级教师共54人,省“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4个。新增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近千人。

五育并举,“小细节”成就“大成长”。加强青少年身心健康关爱。钟楼区获评教育部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持续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重点关爱人群结对帮扶,建设18所省级初中学校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全年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阅读沙龙等指导服务1400余场,受众15万人次。强化科技教育。统筹推进16个科技俱乐部建设,组织学生3万余人次参与各类青少年科技比赛,获奖数量达3000人次。强化艺体教育。在省第八届艺术展演中获5个特等奖、9个一等奖,为历年来最好成绩。北郊初中女子足球队荣获“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冠军,常州一中男子篮球队在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中夺冠。强化劳动实践教育。全面落实《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开展“劳动教育月”系列活动。《全方位深化劳动教育内涵建设》被评选为“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实践创新典型案例”。

15242790479275491_143.png

同时,2024年,常州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围绕“稳就业、惠民生、兜底线”主责主业,保质保量完成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全年预计城镇新增就业10.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万人,支持大学生创业3000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5万人次。

全市发放青年人才生活资助38万余人次,约1.62亿元。发放“青春留常”综合资助5.5万人次,约1663万元。在全市建成核心商圈型、人才公寓型等各类青年驿站102家,动态提供房间2105个,累计入住人数近6000人次,提供免费住宿超13000天,上线驿站数量、入住人数和入住天数均位居全省前列。

向11588名2024届毕业生发放首次缴存补贴347.64万元,向8170名2023届毕业生发放留常缴存补贴2042.5万元,合计2390.14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2.14%,住房公积金支持“青春留常”成效显著。

助企纾困稳存量。进一步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支持企业稳岗拓岗。落实失业保险降费率政策,为全市12.7万家用人单位减负超11亿元;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全市8万余家市场主体发放稳岗返还超3亿元。落实 “苏岗贷”政策,对吸纳就业多、稳岗效果好且用工规范的企业精准投放信用贷款,并重点向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倾斜,全市发放贷款5741笔,放贷余额160.05亿元。

聚焦重点扩容量。坚持把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摆在首位,多措并举促就业。全力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高频举办各类招聘活动,开展“龙城有约 青春留常”高校毕业生专场校园招聘会16场,组织2860家次企业参加,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8万余个。集中开展“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全市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09场,组织926家企业参与,发布岗位14690个。全市开发高质量青年就业见习岗位9186个,组织就业见习4775人。全年举办209场直播带岗活动,提供超13万个岗位,场均观看达1.0万人次。聚力打造“常指导”服务品牌,已建成“常指导”工作室25个,形成职业指导服务矩阵,助力更多求职者在常好就业、就好业。精准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建立个性化就业援助档案,制定“一对一”帮扶计划。2024年,全市援助困难人员就业1.1万人,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411人。新建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23个,帮扶五类困难人员就业1720名。多措帮扶农民工就业。开展“千企万岗”百日服务专项行动,为1092家重点企业提供用工服务2671次,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397场次。新建12个劳务合作基地,组织76家企业参加秦豫黔等地劳务合作基地线上线下招聘会22场;组织专车(列)114辆,输送4845名外来务工人员来常就业。

支持创业保增量。进一步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全力推动创业带动批量就业。持续完善创业政策,修订出台新一轮富民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推动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可持续运行。全市预计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6.89亿元,涉及2514人次。出台新一轮“创业扶持资金申领审核办法”,预计累计发放创业补贴466.41万元,惠及创业实体540家次,落实创业基地运营补贴105万元。不断优化创业培训。出台《常州市创业培训管理办法》(修订),举办创业讲师比赛、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开设创业能力培训班108期,共组织3515人参加创业培训。常州“储能电站集成式智能热管理模块”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装备整体方案”2个项目入选全国赛选拔赛,入围数全省第二,两位选手均获国赛“创翼之星”。

技能培训提质量。瞄准产业升级目标,出台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新政,覆盖182个重要工种。突出抓好技工教育,持续推进70余家企业和省常技等11所技工(职业)院校联办100余个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班,4870人参训学徒。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学生周秧锋、田闰代表中国勇获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赛项银牌。第七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上,常州选手获4枚金牌,金牌数居全省第二。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1.8万人次,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到1440人,连续11年居全省第一。

15252300408151627_143.png

兜牢底线惠民生。加强部门联动,强化数据赋能,推动各项就业扶持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应发尽发、直达快补。全市预计为17.82万人次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补贴金额达2.86亿元,为712人次高校毕业生发放社保补贴247.73万元,为393家企业的622人次女职工发放女职工生育二孩、三孩产假期间企业社保补贴244.31万元;全市预计发放失业保险金6.54亿元,惠及30万人次。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常州将奋力擦亮“常有优学”民生名片,聚力打造“常指导”服务品牌,持续鼓励“青春留常”,努力促进就业创业,大力培育“龙城工匠”,为“新能源之都”建设汇聚动能,为“万亿之城再出发”增添亮色。

[责任编辑:杨黎]
呵护地球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话:010-63607677  邮箱:huaxunzx@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7046357号-1

Copyright© 2016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