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网常州3月1日电(杨黎 通讯员:国调轩)”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城乡社区。为了解当前常州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以下简称常州队)对162名社区工作者和12个社区开展了专题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社区工作者呈现年轻化、专业化特征,但职业发展瓶颈难突破,存在负面情绪,亟需从社区事务“去行政化”,优化编制管理,推动“五社联动”等方面进一步为基层“减负”。
一、社区工作者现状
(一)专业服务能力增强,年龄结构趋年轻化。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是社区精准服务能力提升的基础。调研数据显示,现阶段常州社区工作者呈现出年轻化、专业化的特征。本次调研的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为37.6岁,80、90后占比69.1%。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75.3%,有71.6%的社区工作者持有《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常州推广全科社区工作者服务模式。通过专业培训,打破“专岗专能”壁垒,培养“全科全能”型社区工作者,全面提升理论水平和处理实务能力,实现“一岗多职”“一人多岗”,为居民提供“零距离”服务。到“十四五”末,常州计划社区工作者大专及以上学历将提升至90%以上,并实现社区全科社区工作者服务全覆盖。
(二)“本地化”特征明显,女性成为“生力军”。调研数据显示,近三成的调研对象选择社区岗位的动机是“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这也是目前社区工作者中女性居多的成因之一。受访的162名社区工作者中,女性占比达65.4%。(三)临时下发任务多,工作“满负荷”运转。社区工作千头万绪,除向居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外,还需要处理大量临时下发工作。调研资料显示:有82.7%的受访者表示,社区“工作量大、任务重”。
(四)锤炼工作能力,自我认同感提升。在处理错综复杂工作的同时,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决策水平至关重要。调研数据显示(多选),78.4%的被访者认为“理论知识水平得到提升”,另有71.6%的表示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提升”。
二、面临的职业困境
(一)行政性事务量大,居民走访时间压缩。通过上门走访“零距离”了解居民情况并积极帮助解决问题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目前社区承担了大量行政性事务,导致居民走访时间大大压缩。一般情况下社区工作者需要多次实地走访才能与居民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即使是重点走访也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社区工作者们除了要应对来自上级各政府部门的督查、评比等工作,还要定期向各部门报送数据。行政性事务工作占据了社区工作者们一半以上的精力,社区工作需要实实在在“深入基层”,如果只是电话联系或者在居民群里转发通知,社区干部和居民之间只会“渐行渐远”。
(二)数据报送重复性严重,“挫败感”加剧。社区工作者对各条线上的数据上报、表格填写、台账报送等工作因缺乏对报送信息的重复性校验,时常出现相同数据的“多次报送”“多头报送”。为完成各部门的信息填报工作,社区工作者通常要在不同的手机应用或者微信小程序中来回切换,变换不同格式填报表格,不仅占用了大量本该用来解决群众问题的时间,也容易造成居民对社区工作的一些误解,认为他们在上班时“玩手机”“看电脑”,进一步增加了社区工作者的负担。
(三)岗位吸引力不足,专业人才难留。在被问及“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多选)时,有56.1%的被访者认为“晋升空间有限”,有36.4%的社区工作者表示“编制问题无法解决”,另有33.3%的被访者则表示“薪资待遇和一般体制内人员差异较大”。社区工作者属于“政府财政供养”的特殊编制,编制和身份的尴尬加剧了社会认同感不足。调研数据显示,37.7%的被访者表示会争取“考进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编制的“特殊性”让部分社区工作者将目前岗位当成下一份工作的“跳板”和就业与择业之间的“缓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