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抖音”短视频平台比较火,偶尔看了几回,总能刷到一个名叫“这里是北岸呐”的抖音号,有时候也在直播,主播是一个或几个地地道道操着平顺口音的农民,无论是小视频还是直播,总是在宣传平顺县北岸村。
尤其是直播场景比较特别,就是一个搭建在野外的帐篷,门口上方在纸板上写了几个字“这里是北岸呐”作为直播间名称,直播间名称下方有“爱心助农”四个字,直播带的货都是平顺县的土特产。
后来才得知,抖音号的主人竟是平顺县北岸村党支部的王书记。把直播间搭建在山坡上,不是噱头也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是实际工作需要。平顺县的农村,多数在山上,山高林密,基层干部在冬春季的一项最重要工作就是护林防火。把帐篷搭在野外正是护林防火的需要,在护林防火的同时,随便直播带点平顺土特产,既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也为爱心助农做贡献。
去年到平顺县高岸村和潞城区神泉村寻找“葛井寒泉”时曾路过北岸村几回,尽管都没有停车,却是弄清楚了北岸村的大概位置与基本村貌。高岸村与潞城区神泉村相邻,但两村之间有一道葛井山横亘隔断,要想来往,北岸村才是必经之路;北岸村与神泉村有汽车道相通,仅约不到一公里,联通两县,往来非常方便。
北岸村西北紧邻潞城区神泉村,东北是高岸村,正东接广武村的河北自然庄,往南隔一道干河沟与东青北村相望。北岸建村时间比较短,面积不大,人口也少。北岸是一个独村,没有分散的自然庄,全部100余户,300余口人都集中在一个高台上,从下随着山坡缓缓往上抬升发展成了错落有致的四条街道,五排房屋。站在对岸的东青北村往北看,北岸全貌一览无余。
北岸村原来的土地都是东青北村民耕种着,村民从东青北村跨过一条河沟到河北岸种地有时候就很不方便。比如下雨了,河沟里可能就有河水 ,道路就无法通行,那样就需要绕很远很远的路程才能到达。于是有些村民就守地建房,省些种地来回的路程。
慢慢地由季节性种地变为常年定居在这里种地,住的人多了,便自然形成一个庄,庄子规模大了,就独立成了一个村。村子坐落在东青北村河沟北面的高岸上,就依位置叫成了“北岸”村,村民多为东青北迁来,所以现今的大姓仍和东青北村一样是姓宋。
北岸村所处的这一处高部台地,全村向阳,气候温暖,土层厚且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尽管全村国土面积才1500亩,其中耕地却有600多亩,平均一个人将近两亩农田,在少地的平顺山区也算是难得的所在。农民最见不得有土地,那就是他们的命。
北岸村有上好的田地,便吸引了人来耕种。除东青北村过来的大多数人外,现在村支部的王书记一家就是爷爷那一辈或更早远一些因追寻土地从河南林县迁到平顺县东南山区,然后又一路往西迁到了北岸,最后落脚在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村里一位徐姓老叔,他的父亲在民国年间从壶关县徐家后来到北岸打长工,然后就在这里落户生根。
在村里和老百姓交谈,说起北岸的历史发展,人们都不约而同的提起两个人,“老根庄”和“计拴”。原话是这样的:我们北岸虽然不大,但是出过两个劳模,“老根庄”和“计拴”,都是和武侯梨、王长富一样差不多出名的。
“老根庄”姓郭,全名郭根庄,生于晚清,是个1943年入党的老党员,1946年被边区政府授予“劳动英雄”光荣称号。他曾任北岸村政治委员、支部书记、村长和合作社社长等,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多次出席平顺县和晋东南地区的英模会议。
“计拴”姓陈,曾长期担任北岸村支书有二三十年,在改革开放初期去世。老百姓最念他的好是说他为了集体利益,任劳任怨,可以说是鞠躬尽瘁。在八十年代初包产到户之时,北岸村集体竟存有粮食几十万斤,存款几万元,那几乎相当于现在的几百万了。
北岸村最上一排民房就是陈计拴当年任村支书时建设的集体用排房,改革开放后陆续售卖给老百姓个人,改造成了现在的样子。陈计拴已经去世近四十年,老百姓一说起他都还是说那真是个能人、好人啊,可惜没享上个福。
感叹老人没享上个福,一是老百姓肯定了今天的北岸确实是生活在幸福之中,二是说明陈计拴老支书为人民服务不辞劳苦,被人们永远地记在了心中。老百姓很单纯,谁对他好,谁给他们谋来了幸福,他们就记着谁。
北岸村的土地好,又推广种植新技术,每年产出优质的黑小米和旱地蔬菜,供不应求,老百姓靠种地也能获得满满的幸福感。村集体也延续了传统,产业除了有国家支持的光伏发电外,还办有一座养猪场,并留有100多亩机动耕地,每年也为村集体增加不少收入。
北岸村还在集体所有的耕地上办起了蔬果采摘园,待到夏秋之日,满园时令蔬菜和水果,等你来。到那时,北岸村的直播间可能就会开进采摘园,让你现场领略蔬果的鲜嫩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