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小记者声明

为防仆人偷喝茶 英国人给茶叶罐上了锁

2019-04-25 11:50:48    来源:广州日报    

19世纪 黑漆描金“广州市王广兴”茶叶盒 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乾隆外销豆青凸白花茶叶瓶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

外销画里的广州茶屋景象

十三行江对面 挑夫把茶叶运上船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山水人物纹茶叶瓶

清 珐华人物纹茶叶瓶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

广州 外销传奇

英国著名诗人威廉·古柏有一次去拜访朋友Hesketh小姐。Hesketh不在家,威廉·古柏枯坐一天,忍无可忍,给她写了一封信:您把茶盒钥匙带走了,让我一天都没喝上一口茶!

这个由中国茶叶博物馆专家郭丹英在《加了锁的茶叶盒》中记述的小故事,听来很好笑。为什么茶叶盒要加锁,钥匙要随身带呢?因为贵啊。

据说,乔治一世(1714~1727 年)以前,英国家庭保管和冲泡茶叶大多是女主人亲自来做,仆人基本也就负责烧水等辅助工序。18世纪后期,英国人还发明了一种能上锁的木盒子,里面装上两到三个小茶罐。钥匙女主人随身带,就是防止仆人偷喝茶。

有了茶

还得有茶叶罐

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茶叶是商品的大宗。但是喝茶得有茶具。之前欧洲没茶,自然也不会制备茶具。所以跟随茶叶包到欧洲的,也有不少中国式茶具。有了这全套的东西,才有习惯的改变,文化的创新。

英国这个国家,给人的一般印象,有绅士风度,也有自嘲精神。因为是个漂移于欧洲大陆的岛国,以海立国,几个世纪政策贯彻始终,一度建立起世界最庞大的海军力量,控制了最大的殖民地,成为西方发达文化的代表。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当中,由于人口不多(亨利八世(1491-1547)之前人口长期在300万左右徘徊),文化相对落后等缘故,在欧洲大陆一些“先发国家”眼中,有点儿“乡巴佬”的意思。大航海时代开端那些年,它大多数时间在遥远的北海之滨,默默地看着葡萄牙、西班牙等老牌海上强国在全世界抢资源。相应地,对欧洲大陆的文化流行风尚,它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

大致上说,英国是被欧洲咖啡文化圈包围的一个喝茶国家,英式下午茶的名声传遍世界,成为英国生活文化的一种象征。但想当年,英国人喝茶比欧洲大陆的兄弟姐妹们都晚,而且晚不少。1607年左右,荷兰商人就从广州把第一船茶叶运回了欧洲,而目前能查到的英国商品茶最早的文献记录,是在1657年。这一年,伦敦一家名叫托马斯·加威的咖啡馆,用很贵的价格卖茶叶。

1662年,葡萄牙布拉甘扎的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王查理二世时,随身携带了几盒茶叶,并且经常在宫廷中举行茶会。这样,已经在欧洲大陆盛行的饮茶风气才算是正式进入了英国的上层社会,并从这一群体中普及开来。这种“精雅化”的变化,让茶叶的售卖从咖啡馆里独立出来,进入了杂货店和专卖店。

防偷有方的女主人 撬动了设计师的灵感

因为产地遥远且进口税费高达100%,在18世纪上半期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个英国熟练工人一周的工资才能买一磅茶叶。作为稀缺饮品,家中茶叶被窃贼偷窃或者仆人私下偷喝的情况时有发生。一开始,女主人把茶罐藏在隐蔽的橱柜里;后来,茶叶盒上加锁的做法流行起来。

小心翼翼的英国女主人,大概没有想到正是她们催生了一种全新单品。“大量的外漆描金、内装锡茶罐的茶叶盒源源不断地销往英国”,郭丹英说,正是由于这种茶叶盒的需求量大,广州商人适时抓住商机,令“这种带着浓郁中国风、并加了锁的茶叶盒成为英国贵族互相炫耀的时尚物品。”这种设计一般是外面用上了漆的木箱,里面装上两三个锡罐,既密封,又好看,还能分装不同的茶叶品种,一般是红茶和绿茶。这种包装形式几乎没有内销,因为用不上。至于木盒和锡罐上的装饰,前期主要是中国风,后来逐渐演变成来样定制。

依故宫博物馆馆员陈轩的看法,这种加锁、盒罐一体的茶叶容器,可能与广州茶叶商人日常推销的茶样容器有关联,“一件美国私人收藏的19世纪初的茶叶箱可能正是广州商人设计茶叶漆盒的灵感来源。这件木制茶叶箱呈长方体,长64.7厘米,制作精良,装有金属把手和锁,内里安装有白蜡制成的分隔结构,其中放有配套制作的10个白蜡制茶叶罐,每个茶叶罐上都贴有纸标签写明里面所装茶叶的品种。这种茶叶箱是外国商人在选购茶叶时,行商向其展示不同品种的茶叶样品用的”。按照当时一些欧洲人的记载,在广州市场上,用装有贵重茶叶的类似茶盒赠送给来自欧美商船的大班,是一种非常好的交际手段。而广州的商人们在设计这样的“手信”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黑漆描金这种工艺是典型广东特色的外销器特点,“既迎合了西方世界对高级漆器工艺的认知,又符合西方女性所欣赏的中国风审美特点。”

陈轩还指出,外销茶叶漆盒上,以茶叶制作到销售为题材的连环画式构图迎合了西方观者对于叙事性漆画的喜爱。还有一些茶叶漆盒的刻画主体则更加侧重于茶叶售卖或茶叶制作的场景。

从进口到替代

欧洲匠人的逆袭

当从中国进口的外销茶叶罐由于市场终端的扩大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时,本土生产成为趋势。

中国销往欧洲的茶叶最早很大程度上是用作装在瓷器内部空间的压舱物,选的茶叶质量比较差。渐渐地,随着茶文化的流行,茶叶超过了陶瓷和丝绸成为最大宗,质量也就水涨船高。原来那种随便找个罐子就能装的方式,对于越来越讲究的消费者来说,肯定不行了。所以到了18世纪中后期,专门的茶叶桶和茶叶箱就出现了。它们一般使用木制,里面装上锡罐或者衬上锡里。到了零售端,许多人买回家就直接用原配的锡罐来保存茶,也有些人,把它们装到从中国运来的紫砂罐或者瓷罐里。相对于茶壶、茶杯等器皿,茶叶罐的进口数量不多,所以当时欧洲的匠人们也尝试着试制。最初的模仿对象包括宜兴紫砂罐、景德镇瓷罐等。不过由于茶叶太贵,一般仿制品的尺寸比较小。

按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讲师宋时磊的说法,英国最早的茶罐是1708年托马斯·阿什制造的,到了乔治一世的年代,才开始批量制造。由于当时手头没有成熟的款式可以模仿,这一时期英国设计的茶罐外型一般比较简洁,像个瘦高的带盖小瓶子。部分茶罐还设计了推拉盖板,方便把茶叶从上端装进去,不过这样的设计,取茶不太方便。

1751年,约翰·沃尔医生和药剂师威廉.戴维斯在英格兰伍斯特郡设立陶瓷厂,开始仿造中国茶罐、茶具等瓷器。两个人充分发挥学术专长,用化学方法分析瓷质和性能,同时严控生产质量,在技术和质量上迅速超过了中国,成为英国王室的御用陶瓷,茶罐艺术风格开始形成英国风。这些茶罐罐身很多绘有非洲、加勒比海等地当地人的形象,并装饰水果、作物、弓箭、羽毛等特有的图案,看上去是英国人对异域风情的好奇心和充分想象,实际上有非常强的殖民色彩。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员李竹雨也举例说,活跃于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期的德国著名家具工匠亚伯拉罕·伦琴和大卫·伦琴父子,制作了数量巨大的茶盒,保存到现在的也不少。他们的工作室所制作的茶叶盒引领了当时的时尚潮流,不少贵族或者富裕家庭曾向他们定购茶叶盒。1786 年,俄国皇后凯瑟琳曾在伦琴工作室订购了十件镶金边的茶叶盒。(卜松竹)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话:010-63607677  邮箱:huaxunzx@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7046357号-1

Copyright© 2016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