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小记者声明

探索后疫情时代的农贸市场发展之路——中汇数农智慧农贸发展(苏州)有限公司

2022-05-09 16:13:32    来源:中国网科学管理    

2022年的疫情,出其不意的来势汹汹,从淡定从容到焦虑不堪,谁也未曾想到,集国民之力运筹帷幄的抗疫斗争,此时居然有点石头砸在棉花上的感觉,尤其以上海最为突出,这期间,最让人揪心的莫过于民生流通保障体系竟如此的脆弱,究其原因,坊间说法种种,作为一名生鲜行业的从业者,我能道出的缘由便是:不起眼的生鲜活,还真的不是白领说干就能干的。农产品批发零售行业的人群,从事着大多数别人看不上眼的工作,却挣着比大多数白领相当的铜钱和更多的自由,而他们要付出的是:起早贪黑、既是搬运工又是驾驶员、007(全年无休)批发或零售,但因为自己当老板,所以他们没有抱怨、没有懈怠,然而,这样的工种,一旦转移到那些很少做体力活、习惯了电脑办公的人身上,尤其是当这种活儿需要连续几天甚至几周的干下去,就变成了不可以逾越的高山,就会有人累趴、有人牢骚、有人罢工……于是乎,可以推测出在疫情或突发情况下,如果不让原本就从事农产品批发零售行业的人群来做主角的话,民生物资的流通就很容易这么断链、失控了。

疫情之下,大多数人的聚光灯都打在了农贸市场和社区团购平台上,而社区团购的模式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农贸市场的发展才是更能保障生鲜物资稳定稳价供应的坚实阵地。

本文将结合上述背景,从智慧农贸系统的角度去寻求解决方案,以利于政府管控食品安全和保供稳价、利于商户经营有保障、利于百姓无忧配合疫情管控,进而为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信很多消费者都有这种感觉,身边有些农贸市场都在进行升级改造了,市场环境从脏乱差变成了干净、整洁、有序,市场摊位从单一化变成了多元化,消费体验从随意变成了规范,大数据从模糊变成了可视可溯……我经常在市场转悠,在改造过的市场里买菜的消费者会跟我聊天,说新市场的数据大屏真高级,菜价、排名、信用什么都一目了然,买菜用的电子秤也让价格公开透明,买的安心、踏实。当然,仍然有很多农贸市场没有被改造过,有过对比的消费者就会抱怨环境不好、信息不透明,甚至有老市场的商户主动问我,市场什么时候升级啊,别人家市场都升级过了,高大上的很,客户都跑那边去了,影响做生意了,等等。

那么,升级改造后的智慧农贸市场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开数据显示:全国现有农产品市场4.4万家,其中批发市场4100多家,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有1300多家,农贸市场、菜市场和集贸市场近4万家,市场较为分散,连锁经营较少。

2020年以来,疫情加速了线上化消费趋势,配送到家服务需求旺盛,农贸市场开启了转型升级。调研显示,2021年农贸市场线上销售渠道交易额占比6.62%,较2020年增加了2.54%。

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我国农贸市场的盈利模式以收取摊位租金为主,摊位租金在市场运营者的收入构成中占比近9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贸市场退租数在2020年达到顶峰。2021年,36%的农贸市场有空摊或空摊率在10%以上。

尤其是一线城市,受生活成本等因素影响,市场的空摊率略高于其他城市。受城市化改造、城市管理政策与消费者渠道迁移影响,2021年上半年,一线城市农贸市场交易额较2019年同期下降2.28%,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农贸市场份额占比约为48%,比其他城市低12个百分点。

一线城市受城市化改造和消费者渠道迁移影响,2021年上半年交易额较2019年同期下降2.28%;其他城市2021年上半年交易额较2019年同期增长3.68%,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并出现小幅增长。

面对农贸市场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市场发展的需求,政府和业界都非常重视,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在《2021年农贸市场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建议,一是统筹协调不同线级城市农贸市场的发展,依托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对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二是加大对农贸市场的支持力度,引导市场完善检验检测、电子结算等设施设备,从而推动农贸市场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三是进一步统一监管,让农贸市场、线下超市、线上生鲜电商、社区电商等各类零售主体规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更好的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

结合上面的数据和相关调查报告,以及我们团队对农贸市场多年的管理和调研,可以总结出传统的农贸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经营模式单一、发展受限。对农贸市场内商户而言,其经营模式也相对比较单一,基本是市场内销售为主,部分配送上门为辅,而在一、二线城市,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在线上买菜,而商户基本是在市场内做线下卖菜的生意,因此他们受到的冲击最大,加之疫情的影响,商户收入减少,生活压力剧增。对管理方而言,农贸市场空摊率提高,盈利模式单一,大多以收取摊位租金为主,市场管理方很少参与商户的供应链环节,其和商户成为经营共同体的气候还没有形成,因此管理方也没有动力去进行市场改造、为商户赋能,因此,市场管理方的发展空间也非常有限。对政府而言,有很大一部分的农贸市场管理权是在政府手中,受社区团购和疫情的影响,市场的经营状况也不太理想,政府也面临摊位空置、租户经营收入下降的情况。因此,基于年轻人线上消费的习惯和疫情防控等原因,在经营发展方面,农贸市场相关方的发展空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和影响。

数字化管理需求迫切。首先,农贸市场商户,由于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基本采用手工管理为主,对于进销存账务不清晰,而且没有合适的平台工具,无法承接线上的订单业务,即使有些电商平台和商户对接,但利润单薄、单量不稳定也让商户望尘莫及。其次,农贸市场的管理方,由于缺乏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相关科技手段,其在市场内进行数据采集时,无法确保数据的完整和真实,信息公开度低、市场管理低效,并且,对于物价的管控也基本依靠手工管理,没有物价超出的预警系统,无法通过有效的手段来控制好物价,只能任由市场商户自行管理,尤其在疫情防控严格的情况下,会出现物价上涨、供应不稳定的现象。再则,政府相关部门,由于采集数据的管理的需要,会各自开发平台采集和分析数据,数据的格式和标准也不统一,并且,由于政府没有硬性要求农贸市场使用信息管理平台,加之上述第2点提及的市场管理方很少参与农产品的供应链环节,因此市场内的食品安全追溯流程也不完整,但保供稳价和食品安全溯源是政府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对于农贸市场数字化管理的需求非常的迫切。

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低。由于农贸市场数量繁多,中国各地的区域差异比较大,加之农贸市场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因此,国内的农贸市场管理的头部企业还是比较缺乏的,标准化、品牌化程度比较低。国内也有电商企业类似每日优鲜尝试收购农贸市场来进行标准化管理,但由于每一家菜场的原始情况不一样,现在等于电商企业要在自己已经成型的体系和标准之外,还要结合每个菜场的情况做单独的产品研发,这本身就不是数字化产品标准化的一个过程,而非标的数字化产品必然带来成本的飙升和盈利的下降,是无法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有企业在运作“联营菜场”的模式,比如饿了么,利用第三方平台对接农贸市场商户,由其在线上接单后,在本市场进行买菜、分拣,再由骑手配送至线上客户,这种模式长远来讲,仅仅只是利于个别商户的利益,所有的流量和资源掌控权并不在农贸市场手中,不利于整个市场的发展。

基于上述的问题分析和建议,针对传统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迫在眉睫,通过打造智慧农贸市场可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集合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智慧农贸市场的建设。由于农贸市场的智慧化改造投入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但社会发展的趋势又急切的需要农贸市场进行智慧化改造,因此,可以集结政府、市场管理方和社会资源的力量,进行专项资金的立项,实行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投资方式,统筹各方力量做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同时市镇两级政府也建议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政策扶持,制定预算和考核体系,共同搭建智慧农贸市场。

搭建智慧农贸信息化集成平台。包含:AI智能识别电子秤、数据驾驶舱平台、食品安全监测和追溯平台、智慧农贸信息管理平台、智慧农贸共享平台,集成平台。结合上面阐述的问题,笔者通过多方调研,总结出农贸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包含:数据采集不完整不真实、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供应链“断链”、市场管理低效、多部门各自开发平台采集数据等。通过智慧农贸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可以实现农贸市场“五化”,即:数据采集自动化、信息公开化、安全可溯化、市场管理高效化、各方数据协同化,通过“五化”,可以有效的解决农贸市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且是可持续、可发展的。

管理方助力商户优化供应链。农贸市场的商户每天的主要任务是进货和销货,首先是进货,商户每天凌晨各自分散的去周边的批发市场(一批、二批等)进货,由于每次进货的量很少,故商户没有议价能力,遇到疫情等原因造成物流延迟,还会存在批不到货、哄抬物价等情况,如果市场管理方通过市场信息平台采集到市场生鲜的销量,则可以通过大数据归集进行集采,由管理方和批发市场甚至和产地合作社进行议价,签订长期供货合同,既保证物价可控,又确保供应的问题,如果前面的智慧农贸共享平台普遍启用的话,则集采的价值可以发挥的更大。其次是销货,如今电商模式盛起,而农贸市场基本还是以线下交易为主,如果利用智慧农贸信息化平台建立农贸市场线上商城,以商户使用的AI智能电子秤为媒介,每天定向给线上的客户推送产品信息,并可以自动接单,则商户即使每天在市场做生意,同样可以在线上接单,再通过骑手进行配送给客户,可以通过智慧农贸信息平台,让商户接到更多订单、得到更多实惠。再则,通过农贸市场线上商城可以助力疫情的防控和菜篮子的稳定,在疫情防控较严格的情况下,农贸市场的线上商城功能,可以实现生鲜产品从农贸市场到隔离管控小区的顺畅对接,确保百姓能买到菜、不恐慌,并且农贸市场商户基本每天做核酸,相对更安全。因此,市场管理方通过信息化手段助力商户优化供应链,实现进货集采议价,销货利用线上商城做增量,同时助力疫情防控和菜篮子稳定,可以让农贸市场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加强农贸市场品牌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通过政府、协会和专家的指导,制定智慧农贸市场管理标准和考核体系,制定考评、跟踪机制,由农贸市场分管的政府部门和专业协会,定期针对农贸市场进行考评和宣传,在每个城市设立标杆农贸市场,由标杆市场定期对区域内农贸市场进行培训,实现市场管理主体可以不同,但管理的标准可以统一和规范,打造具有中国区域特色的标准化、品牌化的农贸市场,从而增强中国农贸市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促进农贸市场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为满足这些需求,农贸市场的内涵与功能也需要不断丰富。据报告,农贸市场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在生鲜产品的交易场景,预计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5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进一步规范化与标准化,从生鲜农产品销售,发展成集交易、物流、休闲、体验等于一体的邻里化、综合化、休闲化场所,比如:江苏省苏州市的横街市集,就集上述功能为一体,既是千年姑苏保留下来的老街,又是烟火气味十足的农贸市场,为苏州及周边城市的农贸市场树立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对传统的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长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农贸市场管理机制,重点实现数据真实完整、信息公开、安全可溯、管理高效、数据共享五大功能,同时可以助力疫情管控下的“菜篮子”保供稳价,因此,打造具备中国特色的标准化、品牌化智慧农贸市场是现代化流通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国内农贸市场数量繁多,各地区差异较大,打造智慧农贸市场的路上,势必关山阻隔、戎马倥偬,但生活在信息化高速发展时代的我们,得力于中国稳定优渥的发展环境,与规模化的智慧农贸握手的时代,即将到来!

[责任编辑:张青]
呵护地球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话:010-63607677  邮箱:huaxunzx@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7046357号-1

Copyright© 2016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