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国家高质量发展全局。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制造业价值链条长、关联性强、带动力大,通常是生产效率最高、提升速度最快的产业部门,具有规模经济、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等优势,能够有效促进其他产业部门发展,进而带动整体生产力的提升。研究表明,在中等收入阶段,制造业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没有高质量的制造业,就难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就无法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也就没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超过四分之一,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要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效益,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撑和引领。特别是随着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提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能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优化供给质量,有力促进消费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方面。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是创新需求产生的重要源头,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资料显示,美国约60%的研发经费投入制造业领域,超过80%的专利来自于制造业领域。在我国,制造业是研发投入最集中、技术创新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总支出的比例在60%以上,约三分之二的发明专利出自制造业。随着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特别是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水平,对于提升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水平的意义更加重大。突破制造业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有利于我国打破国际技术垄断与封锁、赢得战略主动。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助力。制造业是吸收居民就业、创造劳动财富的重要领域。国际经验表明,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制造业占比与基尼系数呈现负相关性,稳定制造业比重对于抑制收入差距扩大具有积极意义。数据显示,德国制造业占比长期保持在20%左右,基尼系数也常年稳定在30%左右;而美国的制造业占比自20世纪60年代初的37%下降到2020年的15%,同期贫富差距持续拉大,基尼系数从0.4上升至0.49。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为居民收入持续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制造业是我国吸纳就业群体最多的行业,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约22%。随着我国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制造业增值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保障已有就业岗位、创造就业创业机会、提升劳动者素质、带动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等作用将进一步发挥,为共同富裕筑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深刻把握金融服务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金融机构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不断深化对服务制造强国建设的认识,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提高。同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我国制造业发展出现许多新趋势、新特征,需要金融服务更好与之适配。
一是制造业与科技创新广泛深度融合,对金融创新提出新要求。近年来,先进技术、前沿技术的产业化不断加速,人工智能、新材料、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在我国快速发展,不断形成新的产业集群。这些领域的制造业企业具有许多同传统制造业企业不一样的特征,如研发投入强度大、技术资产占比高、实物资产有限等,传统偏重实物抵押的融资模式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同时,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日益融入制造业发展各领域,在高速泛在、云网融合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支持下,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商业模式等正在发生系统性重塑,催生出以数据和算法为驱动的智能制造体系,创造了柔性制造、服务型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这种模式上的变革,产生了许多不同以往的金融需求,需要相应的金融创新工具进行匹配。
二是制造业产业链深化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适应性提出新要求。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企业日益呈现出高度细分、多方协作的特征,众多市场主体在分工合作中形成大量产业链条。在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赋能下,产业链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有的产业链上汇聚的企业甚至超过千家,部分产业链相互交叉,开始向产业生态发展。对这些高度复杂的产业组织形式,金融机构很难用一套简单、通用的方案提供服务,只有提高对产业链、产业生态的整体把握能力,深入剖析产业关联关系,根据不同产业链的组织形式和价值创造方式,提供定制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才能把服务做深做透。
三是制造业国际合作持续推进,对金融机构全球服务能力提出新要求。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国际抗疫合作中,“中国制造”为各国疫情防控、生产生活提供了积极助力,展示出强大竞争优势。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规模达19.7万亿元,占国际市场份额的14.2%,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全面开放格局持续深化,制造业外商投资准入限制不断缩减,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2021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9.9%,增速为近十年同期最高;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9.2%。对金融机构来讲,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条件下,如何加快提高全球化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制造业企业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助力提升我国制造业全球资源配置水平,已成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四是制造业产业组织方式变化,对普惠金融发展提出新要求。当前,制造业的组织方式日益呈现平台化、网络化、生态化特征,技术场景构建和产业化落地依赖大量“专精特新”的中小型企业共同推动,大型企业则更多以组织者身份发挥作用。服务好创新型中小制造业企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稳健、管理不规范、财务不透明、信用记录缺失等问题,与金融机构之间常常存在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获取和验证相关信息的成本较高。如何有效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深化“敢做、愿做、能做、会做”长效机制建设,更加突出地摆在金融机构面前。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制造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制造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做实做强做优制造业、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性紧迫性,深刻认识金融机构肩负的使命职责,不断提高制造业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全力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
一是突出创新引领,助推制造业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牢牢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有针对性地配置资源、配套政策,提高制造业金融服务质效。突出服务重点,围绕制造业关键技术研发、共性技术打造、产业基础再造等领域,推出更多精细化、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能力;积极支持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发挥金融带动作用,引导更多资源向制造业创新重要领域聚集。整合产业金融和科创金融服务资源,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交汇点上,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创新成果更好地转化和产业化。全面系统梳理我国制造业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助推产业链优化升级。创新服务方式,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的态势,将金融服务广泛融入工业互联、产业互联等领域,以“智慧金融”服务好“智能制造”。
二是注重统筹协调,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的适应性。增强系统观念,把扩总量、优服务、调结构、防风险等统筹起来谋划和推动,在综合平衡中实现整体提升。统筹好做强做优和做大。在扩大总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优化服务模式、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的深度、精度、适配度。统筹好当前和长远。稳定提升制造业融资占比,优化融资结构,形成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持。同时,加强对制造业全产业链条和行业生态的系统研究,把握产业升级路径、技术演进趋势,制定制造业金融发展规划,明确战略安排,形成高效完备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在国家安全大局下谋划和推动工作,积极发挥金融力量,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助力构建新安全格局。持续健全适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健全风控机制,丰富管理工具,提升管控能力,审慎做好投融资布局,提高风险防控的整体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三是强化绿色导向,助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采取有力行动,统筹支持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积极服务传统产业绿色改造。针对制造业不同领域的技术、工艺、流程特点,开发“绿色技改”一揽子产品和服务方案,助力绿色工厂、绿色制造和绿色供应链的全面发展,不断丰富产融协同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积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围绕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等领域,推出更多好产品、好服务,在助力扩大绿色产品供给的同时,做好需求侧服务,促进绿色产业、绿色消费“双升级”。同时,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不搞“运动式”减碳。
四是促进开放合作,助力我国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围绕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领域,深化境内外资金融通,助力国际产能合作,为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整合技术、生产、市场等要素资源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更为畅通。健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把服务“走出去”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联系起来,为企业量身定制跨境金融服务方案,支持企业主动参与全球产业链、贸易链重塑,助推中国制造不断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有效发挥交易、结算等金融功能,协助制造业企业管理好跨境支付、货币兑换、风险对冲等工作,减少制造业企业“出海”的后顾之忧。
五是坚持普惠共享,提高对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服务能力。高度重视做好对广大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服务,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安排资金链,把握产业依存关系,发展交易银行业务,打通资金流向中小企业的堵点、断点。深入运用数字技术,为中小企业精准画像、有效增信、主动授信,扩大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加快实施业务授权、资源配置、风险管理、考核评价等经营改革,引导更多优质金融资源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集。强化政银协同、产融协同,引入政府、行业、科研机构力量,共建共享金融服务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升产业生态的韧性和价值。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制造业金融工作的根本保障。要坚决维护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按党的方针办金融、按党的纪律管金融,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更加注重从讲政治高度把握金融工作,把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认识和把握,强化担当,主动作为,推动实现制造业金融量的持续增长和质的大幅提升。持续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培养造就一支讲政治、识大局、懂产业、善作为的制造业金融服务队伍,以履职能力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带动服务能力的持续增强。
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中国工商银行将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聚焦主责主业,发挥服务工业、制造业发展的传统和优势,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和实实在在的业绩,奋力谱写金融服务制造强国建设新篇章。(文章来源于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陈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