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小记者声明

本科生参与科研 别只当课题“观察员”

2019-07-12 11:38:40    来源:科技日报    

“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是指让他们真正作为一个研究者参与到课题之中,在导师、学长的指导下,承担对于课题具有实际学术意义的工作,而不是在课题组里当一个‘观察员’或者‘勤杂工’。”

近日,本科生搞科研遇到的困惑引发关注。有报道称,本科生走进实验室、参与科研正变得越来越普遍。但尽管初衷积极、动力充足,但真正走入科研丛林之后,不少本科生有些迷茫,一些带本科生做科研的导师也心存困惑。

毫无疑问,本科生参与科研是可喜的现象,在倡导自主创新,迈向科技强国的今天,尤其应该大力提倡。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科学研究也是大学的重要任务。如果说在中学阶段更多的是知识的接受和储备,那么在大学阶段,更应重视知识的自主获取及实践运用。换言之,大学应培养知识“自我增殖”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发现问题的眼光、独立思考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创新创造的能力以及沉稳坚毅的心态。

而要实现这些目标,仅靠课堂的讲授,或一味阅读经典、记诵知识点,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引导学生从教室走进实验室、图书馆,亲身参与到具体的科研工作之中,在泳池中学会游泳。更长远地看,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机制一旦健全,还会提升科研的整体水平,为一支高素质的研究生队伍乃至提高我国科研的整体实力打下坚实基础。

毋庸讳言,有些大学由于受到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特别是教育观念的限制,本科教育仍然以知识灌输为重点,缺少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所占学时过多。这一方面挤压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磨灭了学生探索创新的兴趣和信心,个别大学甚至沦为考研“集训营”,结果是把“大一”变成了“高四”。

要改变这种状况,并非下一道命令、出几个文件就可以奏效。规定每个课题组成员中都必须有多少比例的本科生,拉郎配式地给本科生“匹配”一位学术导师,或者要求每个本科生都必须参加多少个课题研究才能拿到毕业证,这样的做法不但无益于推动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而且会适得其反,助长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风气。

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并且“研”有所获、自主成长,关键在于营造矢志攀登科学高峰、一心探求宇宙真理的优良学风,孕育充满理性魅力、超脱功利诉求的科研共同体。值得一提的是,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是指让他们真正作为一个研究者参与到课题之中,在导师、学长的指导下,承担对于课题具有实际学术意义的工作,而不是在课题组里当一个“观察员”或者“勤杂工”。

本科生参与科研,还应克服畏难、自卑心理。要知道,真理从来不在乎发现它的人是年老还是年少,也不在乎掌握它的人拥有什么样的学历。它青睐每一颗勇于探索、不惧失败的心灵。当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发表《论苏家驹教授的五次方程之解不能成立》时,只有初中学历,却被熊庆来慧眼识才,引进清华,终成一代数学大师。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当本科生真正参与到科研课题之中,耳濡目染于导师、学长的科学精神和钻研奋斗,方会明了科研之真谛,及其对于人生的意义。这样,当他们大学毕业,即便不以科研工作为业,这种精神砥砺、思维训练和情操熏陶,以及从科研活动中学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会令其终身受益无穷。

[责任编辑:张倩]
呵护地球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话:010-63607677  邮箱:huaxunzx@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7046357号-1

Copyright© 2016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