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小记者声明

孩子们,这样触摸新科技

2019-01-24 14:57:18    来源:人民网    

一群小鸟从起点出发,遇见了第一个关卡——两根管道中间的空隙,有的小鸟从空隙间钻了过去,另外几只则一头撞上管道,淘汰出局,连续几关过后,剩下的小鸟越来越聪明,总能穿过空隙。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成果发布会现场,许多参会者饶有兴味地扫描二维码,玩起这个看起来像手机游戏的小程序。

这是八年级《人工智能》学生用书里的一个程序设计,“聪明的笨鸟”。孩子们需要明白笨鸟变聪明的原因,然后借助人工智能的方法,通过编程,让小鸟规避障碍,顺利过关。

这套涵盖了三到八年级的《人工智能》学生用书,是由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牵头,联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发起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研发的成果之一。发布会上,中小学人工智能装备、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装备配备方案、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南等3项成果同时发布。

这些年,技术的发展、政府的重视,让人工智能迅速成为社会热点。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2018年,教育部进一步明确,要“构建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去年9月,“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应运而生,在走访调研部分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之后,项目组聚集起包括院士、人工智能专家、教育专家、一线教师、技术人员等在内的力量,开始了人工智能教育项目的顶层设计和具体研发。

“人工智能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出书,而在于培养什么样的能力,我们想让孩子看得懂、感兴趣、不落伍,入门普及之后,将来还有可能投身相关领域的研究。”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表示。

人工智能4个字说起来简单,但如何让孩子明白其中的原理,并且有兴趣探究?“要将人工智能原理这个黑匣子打开到什么程度,怎样呈现知识,我们琢磨了很久。”项目工作组组长、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处长刘俊波说,最终,项目组决定将学与用相结合,形成通识、技术体验、编程和智能机器人4个模块,并根据目前中小学的教室面积、学生人数等实际情况,提供装备配备方案。

听起来高大上的人工智能,在这里成为孩子们触手可及的体验:自己动手搭建一个“快递小哥”机器人,自主识别货物并且能把货物运到指定地点,自动卸货;设计控制电灯、窗帘等的“智能家居小管家”程序……“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白科技原理,应用到生活中,人工智能就不再遥远,而是可观、可感、可触了。”刘俊波介绍。

目前,不少地方都已经开始探索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但各地基础和条件各不相同,也面临缺少智能装备支撑、缺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教研部门共同参与的顶层设计等难点和问题,通过这次“政产学研用”的合力尝试,有望能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朝着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据悉,今年秋季的新学期,这些新成果将陆续走进北京、武汉、广州、西安、深圳的中小学课堂。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24日 11 版)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话:010-63607677  邮箱:huaxunzx@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7046357号-1

Copyright© 2016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