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网常州3月21日电(杨黎 通讯员:蒋英英)“张阿姨,有空吗?我的左腿又酸又痛,想去看看呢!”“要去看的,现在我就陪你去!”近日,在常州天宁区天宁街道小东门桥社区东苑小区,81岁的沙如琴敲邻居张玉春的门求助。张玉春二话不说,扶着老邻居上医院。
张玉春今年73岁,是小东门桥社区唠唠嗑志愿服务队的主力队员。除年纪较轻的社工、物业人员,服务队成员主要有网格员、热心居民、五老志愿者、巾帼志愿者、辖区单位志愿者等,在居民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61岁,平均年龄70岁。
温暖的接力
2018年,61岁的居民王爱勤遭遇了一场车祸。“头肿得笆斗大,浑身疼得刀割一样,整天睡不着,生不如死。要是没有张阿姨他们,我都要挺不下去了。”说起自己加入服务队的缘由,王爱勤不禁唏嘘感慨。
王爱勤出院后,在床上整整躺了半年。平常家里做饭全靠她,现在,丈夫要忙着带外孙女,还要烧饭,生活彻底乱了套。
邻居成了最强的依靠。楼道长、居民小组长……张玉春等10多个邻居每天轮流上门探望,陪王爱勤说话,帮着买菜做饭,谁家烧了好吃的,就送一份来。在好邻居的开导和陪伴下,王爱勤终于熬过了艰难时刻。“全靠他们,我家才能渡过这难关。我非常感动,想着要像他们一样帮助别人。”从此之后,王爱勤对小区里的事特别热心。
沙如琴的老伴中风多年,儿子又突遭意外,沉重的打击让老人变得不愿出门。王爱勤几乎每天上门看望,和邻居们一道开导沙如琴,约她散步,拉她参加社区活动。看她家里有东西坏了,第一时间叫丈夫去维修。
现在的沙奶奶热情开朗:“很幸福,有这么好的邻居,还愁什么?开心都来不及。”
温暖在身边
“父亲的后事,都是玉春妈妈她们帮着料理的。你说说,我该怎么谢她们?”居民曹阿姨说到玉春妈妈和其他邻居,有些激动。
10多年前,曹阿姨搬进了小区。因接连遭遇变故,她得了抑郁症。有一天,张阿姨看到她在走廊上发呆,便主动上前询问,还关照邻居们多关心她。
“我一个人不敢在家睡,玉春妈妈就住到我家里;半夜三更,我抱着被头敲开她家门,一住就是3个月,她家还有儿子儿媳妇在呢;我父母走失了,玉春妈妈和邻居们帮忙找寻……真是比亲人还亲。”曹阿姨说,去年7月份,她身体不好,邻居何建明顶着大太阳赶六七里路,连着一个星期帮她给父母送饭;去年12月,父亲突发脑梗,她完全没了主意,是玉春妈妈陪她去医院,忙前忙后。
张玉春笑着说,关心关爱是相互的。2021年6月,她意外伤了脚,躺了一个多月。“邻居们都来陪我、照顾我,我心里舒畅多了。我身体还不错,以前都是去照料别人。不能动的时候,真真切切感受到,人需要被关心。遇到烦心事、糟心事,大家互相托一把,咬咬牙就能挺过去。”
温暖入人心
81岁,老伴去世10年,她独自住在东苑小区。儿子多次叫她过去住,史奶奶总是不肯。在唠唠嗑中,史奶奶说出了原因——小区的邻居多好啊,她是舍不得走的。白天,邻居约着一道散步、聊天或参加社区活动,晚上上床就睡着,不知道什么叫冷清。有个头疼脑热的,邻居就上门了。
正说话间,有人敲门,看到物业人员高天培,史奶奶亲热地拉他坐下。高天培给她送来了一些常用药,讲解完怎么服用后不忘关照几句:“奶奶,最近感冒的人多,出门戴好口罩,人多的地方尽量不要去啊。”高天培26岁,是唠唠嗑志愿服务队的年轻力量,去年起与史奶奶结对,每周会上门探望、打扫卫生,有事跑跑腿。
“邻里之间相互照应一下,看起来似乎没做什么大事,但真的很温暖。”小东门桥社区副书记高倩媛表示,东苑小区1/3的居民是60岁以上的老人,老人最怕的是寂寞。为此,社区把热心居民组织起来,充实到唠唠嗑志愿服务队,关心关爱空巢、独居、高龄、失独、低保、残疾老人以及遭遇困难的家庭,陪他们说说话,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唠唠嗑 ,暖桑榆。小东门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五社联动”,深耕为老情怀,关爱老年人群体,通过唠唠嗑志愿服务,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心理慰藉,也融洽了邻里关系,社区大家庭越来越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