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实施意见 创造更多第一唯一
华讯网常州2月19日电(杨黎 通讯员:何泽宇 胡国伟)2月18日,常州市创新发展大会发布了《关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围绕“十四五”期间全市创新工作明确了三十项重点工作以及二十条支持政策。
“创新发展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武进作为全市最重要的板块,也是创新资源最密集的辖区,必须责无旁贷地走在创新发展的最前列。”常州市副市长、武进区委书记李林明确。
回顾2020,武进高举创新大旗,瞄准“第一”“唯一”,在创新发展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区在“双招双引”、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方面获得了近60个省级以上“第一”或进入“第一方阵”,有近20项省级以上的“唯一”。
为贯彻落实全市创新发展大会精神,2月19日,武进第一时间发布关于科技创新能级跃升、推进智造名城主引擎建设、机器人产业链卓越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链跃升发展四个方面实施意见,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走在创新发展最前列。
科技创新能级跃升,开展“科技创新燎原计划”,到2023年,全区累计新增优质科技型项目600个以上;新增潜在独角兽、独角兽企业8家;新增上市企业15家、累计新增“高科技、国际化、犹太+”科技型项目90个,促成以色列技术合作项目20个;累计新增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1500名;为常州培养优秀创新创业人才1000名以上;突破关键核心技术80项,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20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0件;创业载体面积超150万平方米;科技金融贷款金额累计超10亿元。
推进智造名城主引擎建设,重点培育20条以上特色优势产业链,以链式培育促集群发展,形成“162”发展新态势;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集团)1家、超100亿元企业(集团)6家,着力打造30家以上产业链带动作用明显、资源配置能力较强的“链主企业”;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突破40家;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高端装备产业和6大新型支撑产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4%。
机器人产业链卓越发展,打造全国工业机器人“智谷”和长三角地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高地,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数量突破100家,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培育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8家;产业链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5%;机器人产业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超过10%;建成3个以上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可控水平国内同级领先;搭建10个以上机器人产业平台,培育5家机器人领域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培育主营业务超5亿元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商5家以上。
集成电路产业链跃升发展,打造“滨湖高地 武进芯谷”,到2023年,全区集成电路产业链重点企业突破25家,集成电路产业链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武进芯创天地、常州集成电路生态产业园和西电化合物半导体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载体全部建成使用。高校产学研合作更加紧密,常州大学微电子学院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达300人,集聚产业专业技术人才达500人,产业从业人员1500人以上。
“一流的创新离不开一流的生态,我们将紧扣创新主体的所需所盼,多措并举、协同发力,着力打造更加开放包容、近悦远来的创新生态。”李林强调,未来,武进将引入更丰富的金融活水,推出更精准的支持政策,借助更强劲的“外部大脑”,打造更优越的配套环境。
“始终保持争‘第一’、创‘唯一’的奋斗激情,对已获得的‘第一’‘唯一’,要全力以赴确保继续领先;对更多领域有望实现的,要加倍努力争取突破;对暂时落后的短板弱项,要千方百计往前追,奋力争当‘全市智造名城主引擎、全省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李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