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项政策打出了有力的 “组合拳”
华讯网常州11月3日电(杨黎 通讯员:吴文龙)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三带两助”重要作用,进一步发展壮大乡土人才队伍,为 “五大明星城”建设提供乡土人才支撑,根据《关于在十大领域打造“龙城英才计划”升级版的实施意见》《常州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精神,常州日前在江苏省内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若干意见》包括乡土人才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乡土人才企业新型学徒培养行动、乡土人才技能竞赛行动、乡土技能大师工作室提升行动等十四项政策措施。
一是乡土人才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开展乡土人才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开展技能培训5000人次以上。针对现代农技领域以及特色民间工匠项目,每年实施专项技能培训项目10个以上。每年开展乡土人才创业培训1500人次以上。
二是乡土人才企业新型学徒培养行动。加强青年乡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选择园林绿化、古建筑等相关工种创新开展“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形式的乡土人才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每年开班2个以上,新招学徒100人以上。
三是乡土领军人才选育行动。把乡土领军人才纳入各级党委联系服务专家范围,纳入各级人才培养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乡土人才优先给予表彰和奖励。每两年开展一次市突出贡献乡土人才选拔评选,每次不少于3人,分别给予2万元资助,特别优秀的给予5万元资助。
四是乡土人才职称评审行动。坚持以业绩为导向,创新开辟“乡村振兴技艺师”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组织乡土人才积极申报初、中级职称。大力支持长期活跃在乡村建设一线的“土专家”“田秀才”向上申报副高、正高级职称。
五是乡土人才技能竞赛行动。将乡土人才技能竞赛纳入全市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每年举办10个以上职业(工种)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支持有关行业协会或企业牵头举办乡土人才技艺技能竞赛。
六是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创建行动。探索开展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建设,制定传承(示范)基地评选规则,完善激励机制。每年评选设立乡土人才传承基地5家以上;择优评选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2家以上,每家给予5万元资助。
七是乡土人才博士后平台拓展行动。推动乡土人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市、省、国家三级体系建设。凡进入省、国家级站的博士后,给予每人每月5000元进站补贴;进入市级站的博士后,给予每人每月3000元进站补贴。对考核优秀的乡土人才企业设站单位给予5万元奖励。
八是乡土技能大师工作室提升行动。充分发挥乡土人才技能大师的传帮带作用,每年选拔设立2家以上市级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家给予5万元资助。鼓励开设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校园工作站”,支持鼓励职业院校合作开办“历史经典产业特色班”、民间工艺班,开设乡土课程、开发校本教材,每年建立乡土特色专业2个以上。
九是乡土人才地图编制行动。在全市人才地图2.0版的基础上,探索启动全市乡土人才地图编制行动。采用大数据管理模式,进一步摸清乡土人才家底,建立乡土人才资源档案,更好地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精准服务。
十是乡土人才宣传展示行动。以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为主题,创新举办2021年第三届常州技能人才周系列活动。在“龙城工匠”线上展馆2021年升级版和实体馆建设中,创设乡土人才版块,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乡土人才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
十一是农业乡土人才培育行动。以各类培训观摩实训等方式开展轮培,提升农业乡土人才干事创业本领。落实好农业乡土人才社保补贴政策,按照计划对人才予以每年不超过1.2万元的社保补贴,对保障水平较低的人才予以6000元每人的补助。
十二是乡土特色文旅人才培育行动。深入挖掘常州梳篦、乱针绣、刻纸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培养一批市级非遗传承人,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实施非遗传承人“名师带徒”工程,培养一批乡土文化旅游艺术人才。
十三是文化旅游人才培训行动。推进实施“5111”培训行动计划,每年组织培训50名市、辖市区两级旅游业分管负责人、文化旅游部门负责人、旅游重点乡镇负责人,100名文化旅游企业负责人,100名智慧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策划、旅游规划等创新人才,100名乡村旅游人才。
十四是文化旅游新业态人才培养行动。鼓励文化旅游企业和国内旅游院校联合培养新业态人才。每年选派5名旅游新业态人才到国内外旅游院校、科研院所、规划机构等学习深造,力争吸引5名高层次人才参与文化旅游新业态开发建设,组织10名文化旅游新业态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到先进地区现场观摩学习。
该《若干意见》按照乡土人才“管用、融合”的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注重实效、内容明确、举措有力。是全省第一个城市出台乡土人才建设文件,政策更具有常州“乡土味”;也是全市第一个综合性乡土人才建设文件,打出了有力的政策“组合拳”。 《若干意见》 注重补贴性培训,推动乡土人才技能提升;注重高端引领,加强乡土领军人才建设;注重人才评价,畅通乡土人才成长通道;注重技艺传承,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据悉,乡土人才主要指面向扎根和活跃在民间从事技艺技能、技术应用与推广、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本乡本土人才。截至目前,全市列入江苏省“三带”行动培养计划培养对象名人26人、能手64人、新秀230人。今年,萧剑波、孙燕云两名省乡土人才“名人”荣获江苏工匠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