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过,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始逐渐热了,动不动就一身汗,已经明显感受到了盛夏的气息。
据气象专家的预测,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增暖效应逐渐显现,2023年的全球气温将高于2022年,而2024年可能会突破一个临界值,成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
且不说这个预测是否准确,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南方地区的人来说,现在的气温,已经跟三伏天有得一比了。
2023年的三伏天时间表已经出来了,今年的三伏天从哪一天开始?哪一天结束?将持续多长时间呢?
一个完整的三伏天,包括初伏、中伏、末伏。
2023年三伏天的时间表如下:
初伏:2023年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今年将从7月11日这一天正式入伏,并将于8月19日迎来末伏的最后一天,整个三伏天将持续整整40天的时间。
6月21日迎来夏至节气。经过气温多次上上下下的起伏后,盛夏终于来了!
夏至后的这段时间,我们中老年朋友们得抓紧调理,养好身体,应对入伏后最艰难的40天。
夏季雨水多,湿气较盛,身体容易被湿邪趁虚而入。如果此时再过食生冷寒凉,容易造成脾失健运,最后导致湿气内生。
湿气在体内滞留时间太久,往往会出现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皮炎湿疹、精神萎靡、四肢乏力,甚至诱发关节炎等健康问题。
因此大家要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可以使用空调除湿模式或除湿机以祛除湿气,出行时也尽量避免淋浴。
夏天是吃瓜的最佳季节,这怎么能少的了白嫩嫩的冬瓜呢!冬瓜性味甘淡而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化痰等药用功效,尤其适合暑湿并存的夏季食用。
此外,冬瓜含水量高达96%,清淡易消化,不仅能补充人体所需水分,还是消暑解渴的佳品。
值得称道的是,冬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非常低,是一般稻米的1/40,对糖尿病餐后血糖影响小,因此糖尿病患者可将冬瓜作为日常食品。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道食疗方——冬瓜水鸭汤,清暑益气的冬瓜,加上补中益气、平胃消食的水鸭,实属是暑热天清润滋补的首选汤水。
食材:老冬瓜(连皮、子)1000克,鲜荷叶1/4块,莲子、百合各50克,水鸭1只,猪瘦肉100克,生姜3片。
做法:老冬瓜洗净切块,莲子、百合用清水浸泡15分钟,水鸭洗净后斩件,猪瘦肉洗净备用;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瓦煲,加适量清水,用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最后放适量盐调味即可。
入夏后,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的气候特点,使不少老年人因体内热量散发不畅而出现上火的现象。
此时点按手脚的去火点,可以治疗多种热症,又无副作用,有助于老年人清热消暑,调理身体,缓解身体不适。
少冲穴,属手少阴心经。在小指内侧(桡侧)指甲角外约一分处。老年人在夏天常常感觉心中烦热,或夜寐不安、口渴思饮、口舌生疮、尿黄等症的出现。
中医认为,这是夏天的伏火炎热外蒸,心火上炎所致。这时可通过点按少冲穴去火点缓解。用大拇指用力按压此处,要有酸麻胀的感觉,并持续1分钟,两手交替进,每日2次,有行气活血、清热醒神的作用。
内庭穴,属足阳明胃经。中医认为,胃火炽盛,症见烦渴多饮,或渴欲冷饮,口臭嘈杂,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导等症。
这时点按内庭穴可清胃泄火,其作用堪比“清胃黄连丸”。此穴在足背二趾三趾的趾缝纹头后凹陷中。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指尖掐、压、力度以能感到酸麻胀为度,1~2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脚,如此反复2~3次。
鱼际穴,属手太阴肺经。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鼻子冒火咽干,正是肺热的表现,甚至还会出现咳嗽或气喘、痰黄粘稠、胸痛或咳吐脓血、气味腥臭等病症。
手掌的大拇指根部肌肉明显突起,形状似鱼际是去火点,可清热利咽,调理肺气的作用。经常点按对搓,至发热,意想热气沿手臂进入胸腔,连续搓3分钟,每日2~3次。
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而且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
空调冷风,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冰淇淋、冷饮适当吃解暑,大量吃会伤身。且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快,血管处在扩张状态,突然食用冰饮,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引起血压波动,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因天气炎热,睡眠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有条件最好睡个午觉,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吃不好,营养不够,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导致疾病。
炎热的夏季,不能用冷水洗澡。人体经过冷水的刺激,会产生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精神紧张等一系列刺激反应,对心脏、血压产生不利影响。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黄帝内经》里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很多人问:三伏天这么热,为什么还要养阳呢?因为“三伏天阳热盛于外, 伏阴潜于内”也就是说:这时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而三伏天天气酷热,人们喜欢一切寒凉的东西:食冷饮,吹空调,洗冷水澡;总之怎么凉爽怎么做!不仅阳气耗损虚亏,并且埋下病根!体内阳气弱了,寒湿之气就上身了啊,不病才怪!特别是人体五腹六脏里的寒湿之气是万病之源!
在此时贴敷温散寒邪、扶助阳气或芳香走窜的药物(最常用的药物有附片、肉桂、细辛、白芷、荜茇、高良姜、生姜、白芥子、半夏、麝香、冰片等),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扶助人体阳气、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防治冬季易反复发作、加重的疾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传统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会有事半功倍之效。“三伏”是一年之中最炎热,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在“三伏”时节进行穴位敷贴(即“三伏贴疗法”),可以扶正祛邪,调补阴阳,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
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1”,因此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季节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人体之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1
冬季阴气上升到达顶点,机体易受寒邪侵犯,往往阳气不足,体质在这一时期处于低潮,接受外界治疗能力处于“不佳时期”,在冬天治寒症,就像在雨天晾衣见效缓慢。而春夏,尤其是三伏天,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
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地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天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
三伏贴也称三伏灸,属天灸疗法。天灸疗法是古代冷灸法的一种,属于现代的“穴位敷贴”,是应用中药贴敷于穴位上达到灸治效果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因其不用艾火而局部皮肤有类似艾灸的反应,并且作用也非常相似,故名为天灸,又称自灸、敷灸、药物灸、发疱灸。天灸具有穴位刺激的作用,又可通过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贴,是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中医的针灸、经络与中药学,通过将中药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的外治方法,通过这种穴位治疗法可以扶住人体阳气,驱散体内阴寒,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点击图片,请购道医秘制中药三伏贴▲
三伏贴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一些在冬季容易产生、复发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以鼓舞正气,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夏季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最疏散,经络气血流通,利于药物渗透与吸收。是温煦肺经阴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此时贴三伏贴效果大于平日。
▲点击图片,请购道医秘制中药三伏贴▲
冬病夏治是根据中医学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治观和“春夏养阳”利用季节特点对抗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可收到标本兼治之效果。
具体而言,冬病夏治是指对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特别是一些阳虚体质的人所患的虚寒性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和调理,以温补阳气、祛除寒邪、温经通络、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抗病能力,从而使这些疾病得以治愈或减轻的常用治疗方法。
许多中医外治法对于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在其缓解期预防急性发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常见方法如穴位贴敷、穴位埋藏、刮痧、拔罐、脐疗、艾灸(艾条灸、隔姜灸等)、针刺治疗等不胜枚举,用以协调脏腑,平衡阴阳。其中穴位贴敷的穴位经皮给药方式应用较为广泛,“贴三伏贴”因为应用方便且疗效好,所以最易被人接受和应用。
三伏天贴敷三伏贴,其实就是利用大自然的气候对人体的影响,顺时应势用药物改善体质,体质增强了,到了冬天就不容易被寒邪侵袭而生病了。
简单说,就是未病先防、欲病先治、养正祛邪。所以,才有三伏天“冬病夏治”这一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
一般认为,中药穴位贴敷用于治疗喘咳症状,源于清代《张氏医通》中的“白芥子涂法”。
《张氏医通》的作者张路玉,与著有《医宗金鉴》的御医吴六吉,倡导三纲学说、大气论、秋燥论的喻嘉言,并称为清初三大医家。张氏在伤寒、血证等方面颇有建树,临床经验丰富,理论自成系统,甚有见地。
《张氏医通》原以“白芥子涂法”治疗冷哮:“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
其方药如下:“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还在文中重点指出了外敷的用药时间和疗程:“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并对其疗效有非常肯定的记述:“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张氏以“白芥子涂法”,选用白芥子、甘遂、细辛、麝香、生姜等药,皆辛香走窜之味,温通开破之品,又借夏月之阳热,意在开化寒凝,纾解经气,以利肺气,平喘咳。
中药经皮给药是中医的常见用药途径,药物通过与适宜的基质材料混合制成一类专供外用的固体或半固体剂型,有效成分通过皮肤透入血液循环或组织局部而发挥疗效。
由于可以直接施于患处或相应穴位,药物经皮入血避免了肝脏及胃肠道首过效应,在体内维持恒定、持久的血药浓度,因此,这种给药方式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明确的特点。经皮吸收和透皮吸收维持血药浓度是其主要起效途径。刺激皮肤局部免疫系统或神经组织影响全身状态,也是可能的起效机制。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是经皮给药的常用方法之一,以敷料贴于相应穴位,故名“穴位贴敷”。穴位贴敷属于针灸疗法中的“天灸”类,又称敷灸法、药物灸法,药物透过皮肤角质层及毛囊、汗腺等,通过经络,由外向内、由表及里直达病所,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
由《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发展而来的今日之穴位贴敷疗法,已渐趋成熟,广泛用于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慢性咳嗽、体虚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对病性虚寒、主症为喘咳的慢性肺系疾患尤为适宜。
当代中医临床,常选用一些具有止咳平喘、温肺化痰、疏通肺络且具有穿透作用的中草药,捣筛为末、炼蜜为丸,做成贴敷制剂,依据临床辨证和个体差异,贴在患者相应的穴位上,达到针药并用的治疗效果。常用穴位有天突、膻中、定喘、肺腧、脾腧、肾腧等。
穴位贴敷防治咳喘符合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它不但可以有效缓解发作期咳喘病患者的症状,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咳喘病患者的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延长咳喘病的发作间歇时间,达到截治病根、驱除夙根、标本兼治、扶正固本、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从而防治哮喘病。
因为属于中医穴位贴敷不经过消化道,很少通过肝脏、肾脏代谢,因此不需要特殊忌口,不需要停服原有日常用药,与口服药物和吸入用药物配合使用,能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点击图片,请购道医秘制中药三伏贴▲
大医张景岳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对于阴阳两虚、虚寒体质人群,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冬病夏治。
夏季进入三伏天,人体阳气最盛,就像火上浇油一样,此时人体寒气力量最弱,正是扶阳气、驱寒气最好的时机。
三伏贴是内病外治的典范,通过穴位贴敷,扶助人体的阳气(正气),从而达到增强抵抗力,减轻或祛除冬病的目的。
传统三伏贴的调理思路多以温肺散寒为主,肺主气、司呼吸、行水、主治节,并合于皮毛,开合腠理是人体最大的外卫器官,但是由于近几十年人们饮食习惯的的变革,往往脾肾寒湿导致阳气不能外达者尤多,并且生理机能上脾土散饮食水谷之精气上达肺金,肺金宣降水气、糟粕入肾之下窍。脾胃、肺、肾三脏互为母子,相生相承,自然调理思路上也互相兼顾。
三伏贴具有疏通经络,调补阴阳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脾肺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再加上,三伏天气热,人体毛孔大开,艾草的药性更容易渗透。因此,三伏艾灸借助天时,能一举扫荡体内的阴寒之气,防止冬季复发。
▲点击图片,请购道医秘制中药三伏贴▲
1、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体虚感冒。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3、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产后怕冷、产后风等虚寒症。
4、“痹证”: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5、五官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6、小儿应症:消化不良、厌食、哮喘、咳嗽、抵抗力低下等。
7、亚健康调理:免疫力低下、易感冒、怕冷、体虚、气虚等。
要提醒大家的是,要客观看待“三伏贴”,相信合理的应用三伏贴可以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帮助的同时,不能一味把它当作治疗一些慢性病的特效药,更不能因为贴了三伏贴就停用一些治疗药物等。
“冬病夏治”疗法在夏季伏天进行,每伏第一天为开穴之日。“冬病”是指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于加重的部分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多种以喘咳为主症的慢性肺系疾患;在其他季节,受凉后容易发作或使病情反复者,也应属于“冬病”范畴。
夏月三伏,以上疾病处于缓解期或相对稳定阶段,经过中医辨证,采用适当的防治方法,预防旧病复发,减少“冬病”发作,或减轻发作时的症状,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冬病夏治”。
祖国医学提倡“发时治标,缓时培本”、“不治已病治未病”。对于慢性肺系疾患缓解期的论治,中医颇有独到之处。慢性肺系疾病患者由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肺、脾、肾三脏之气虚损,加之冬日苦寒,病气缠身,秋冬收摄精气无力,随着春夏肌腠开泄,阳气更显不足,养护阳气,以抵御外邪入侵,对患者很为必要。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第二》中讲:“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春夏季节,阳气势胜,从其大势而补充人体抵御外邪的阳气,是为“从其根”。
浅言之,从立春后天气渐暖,到夏至后气候炎热,自然界阴气渐消、阳气渐长,故称春夏为阳。直到农历的“三伏”天(小暑至立秋),阳气发展至极盛阶段,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体阳气也有随之欲升的趋势,体内寒凝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所以,在此时采取“冬病夏治”的方法,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来治疗某些寒性疾病,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可以说,夏天赐给了我们排除寒气的自然疗法。人体阳气在冬天要闭藏,要减弱,就像生的火炉子到了夜晚要封火。所以人的阳气在冬季是一年中最弱的,而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解冻的可能性很小。
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要想晒干是很困难的。然而到了盛夏,人体阳气会达到一年中的高点,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阳气正盛,这时躲在体内的寒邪、痰湿,也就是病根,最易被赶出来。
进行三伏贴治疗,最好在头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贴完,因为此时毛孔开张,药力最易渗透体内。若错过最佳时机,也可在头伏的任何一天进行,以后二伏、三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即可。
一般来说,每10天贴一次,连贴3~5次为一疗程;应连续贴3年;每一贴成人宜保持6~8小时,儿童保持2~3小时,时间到了应及时揭下,不要随意延长时间,以免皮肤过敏,导致接下来的治疗无法进行。
今年阳历6月21日进入夏至,按干支推算第三个庚日为7月11号庚午日,进入初伏。以传统三伏推算为基础,考虑到目前全球气温升高的现况,以及当今恣食寒凉、肥甘厚味的习性对身体阴阳平衡的影响。因此又增加了伏前加强,伏后加强的调理,以强化疗效。
▲点击图片,请购道医秘制中药三伏贴▲
伏前预贴
时间:2023年7月1日-2023年7月10日
作用:夯基础
初伏灸
时间: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
作用:养胃气
中伏灸
时间: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
作用:排寒瘀
末伏灸
时间: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
作用:固根本
伏后加强灸
时间:2023年8月20日-2023年8月29日
作用:培元气
这期间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驱散阴寒,调解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点击图片,请购道医秘制中药三伏贴▲
1、贴敷的药物多属通经走窜之物,故孕妇、局部有瘢痕者、过敏体质者以及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而皮肤有疮疖、破损,患肺结核的活动期,患肺癌有咳血以及患支气管扩张、急性咽炎喉炎、高热性疾病的患者,不宜进行贴敷。
2、婴幼儿因皮肤娇嫩,不能耐受药物刺激,不宜贴敷三伏贴。
3、在贴敷期间,要少吃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在贴敷当天不宜进食海鲜、羊肉、狗肉、牛肉、猪头肉、蘑菇等发物,做到饮食清淡,以免诱发过敏或影响敷贴效果。
4、贴敷前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贴敷前,要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浴,去除贴敷部位皮肤表面的油脂。
5、初次贴敷或皮肤敏感者,可先试一试对胶布是否过敏。若有过敏现象,应先告知医生,可改用其他方法固定。
6、在贴敷过程中,若出现发热、腹泻等急性感染,或所贴穴位处出现皮肤破损等情况时,应暂停贴敷。贴敷当天最好穿宽松透气、舒适吸汗的深色衣服,并尽量减少外出,以减少贴敷处出汗,影响疗效。也不要让电扇、空调直吹贴敷部位,否则皮肤毛孔遇冷收缩会影响药物吸收。
7、有人贴敷后局部会出现小水泡,一般不需处理,只要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即可恢复。若起泡严重应及时就医。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冬病夏治,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追求立竿见影的功效,有时需坚持几个夏天的治疗才能取得理想之功效。进行冬病夏治也不能取代平时的治疗。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疾病,平时控制病情的治疗药物,一定要坚持并有规律地服用,以防病情复发、加重。
三伏天是上天赐予我们调理身体的好时机,我们只要顺应天时养生就能有好的效果。
道医三伏贴,配方严谨,所用材料为纯中草药成分,无任何化学添加,纯天然道医养生三伏贴。
1、道医中药三伏贴,每份包含:三伏贴一份(内含八贴)、贴敷穴位图一张!
2、每位朋友可以购买多份道医三伏贴赠与朋友或家人,不限制购买数量,但数量有限,售完即止。
3、因购买的道友比较多,请购信息确认后,三天后发出。
4、批量购买道医中药三伏贴,请加客服微信号:daojitangb
本草原方,古法制膏
天然中草药熬制
冬病夏治,温补阳气
驱散寒邪,消瘀散结
行气活血,疏通经络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
进入道济堂国货铺请购
▼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道医问诊咨询,添加微信号:daojiaof ⊙投稿合作:89928269@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