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第31个全国土地日浙江主场活动暨“数字国土空间”发布会在浙江杭州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该省正推进“数字国土空间”建设,其最大创新亮点为“空间码”的应用。浙江计划到2025年,“一码管空间”改革覆盖自然资源全领域、全要素、全过程,“数字国土空间”将打通融合所有条块状业务系统中的关联数据,成为自然资源数字化改革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数字国土空间”是将自然空间、人造空间和未来空间通过数字技术融合迭代构成的“虚拟空间”,并以数字化手段来反映、重塑(治理)现实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新载体。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顾浩介绍,“数字国土空间”以浙江政务服务平台“浙政钉”和“浙里办”作为服务端和治理端总入口,形成总门户,整体形成“四横四纵”架构。其中,“四横”是基层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平台支撑层、业务场景层;“四纵”是政策制度、标准规范、组织保障、网络安全体系。
“我们自然资源部门最大的优势是‘一平台’,即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最大的亮点是‘一码’,即空间码。”顾浩表示,场景的谋划和应用,必须坚持应用“空间码”,以码为链,实现业务流和数据流的高效串联,同时,场景中所有调用和新产生的数据,必须统一归集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闭环管理。
“一码管空间”,场景应用是关键。据介绍,目前,该省正开展码上批地、规划协同、藏粮于地、地灾智治、天巡地查、不动产登记等一批省级应用场景建设。此外,该省各地还在探索“读地云”“耕地云”“一码管地”、农民建房、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等特色应用场景。
浙江是地质灾害多发省份,目前该省已划定1.4万余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地灾智治”应用场景方面,以该省临海市为例,眼下正值汛期,该市通过开展全域高精度调查,科学划定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创新“空间码”应用,实现动态监测监控。
“今后,只要有人居住、存在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的坡面,我们都会进行全面赋码,重点关联工程活动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码上协查等手段,实时监测潜在风险区,实现‘码’上预防。”临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省义乌市推进的应用场景则是“码上批地”。“码上批地”把建设用地审批作为“空间码”应用的切口,全面打通“规、征、批、供、用、验、登”全业务流程,打造“码上智办、码上智查、码上智管、码上智治”的空间治理新场景。
义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码上批地”通过“空间码”应用和流程再造、规则重塑,申请人需提供的材料从130项减少到23项,全流程136项审查节点中实现智能审查124项,仅12项需人工审查。
据悉,浙江将统筹推进“数字国土空间”建设,把“数字国土空间”打造成该省数字化改革的一张“金名片”。(黄龄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