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浙江湖州6月16日电题:浙江打造乡贤“朋友圈” 以基层治理撬动乡村振兴
作者林波施紫楠
村道宽敞整洁,洋楼错落有致,此为走进浙江桐乡屠甸镇荣星村火炉浜自然村目之所及。谁能想到,多年前的火炉浜,是一个让人谈之色变的“露天垃圾场”。
“我自己家门口,垃圾爱扔哪就扔哪”“农村里养猪养鸭,有点臭是正常的”……2012年开展环境整治时,村民的不配合让荣星村村党总支书记金福良顿感,在农村治理过程中,村干部与村民沟通之间有着一道无形鸿沟。
“推动乡贤参与村里公共事务管理。”考虑到农村缺乏社会治理人才,经过思索,金福良找到村中乡贤魏建华,让其去做思想工作,解开村民思想上的“死结”。
魏建华欣然应允,从意见最大的村民入手,耐心劝导,仔细分析,“村民听得进去。”
如今,火炉浜早已“脱胎换骨”,成为休闲观光好去处。而魏建华也在2017年荣星村成立“乡贤参事会”时,被推上会长的位置,“这是一份荣耀,也是一份责任,我会尽我所能,为村里出力,为村民办事。”
在桐乡,像魏建华这样参与村庄建设管理的乡贤,不在少数。通过大力发展以自治、法治、德治为核心的“三治”建设,当地用“三治合一”的方式打造乡贤朋友圈,开创了社会治理新格局。
无论是在桐乡,还是其他地方,浙江对乡贤文化的思考,从未停止。
为拉动产业发展,浙江象山墩岙村每年都会召开“乡贤说事会”,引导在外创业人员反哺家乡。在上海打拼了几十年的黄伦祥,受此引导,萌发了回乡的念头。
2017年,58岁的黄伦祥回到家乡,创办“望乡”,盘活村内闲置农房,打造精品民宿。
在黄伦祥的带动下,墩岙村村民蒋骄娣成为首批尝试者之一,花60万元(人民币,下同)将房子重新装修一番,开起了民宿。
如今,蒋骄娣将房子的日常经营交给“望乡”打理,只要扫扫地、做做饭,一年就能有8万元到10万元的收入,“感谢乡贤回归项目,让村民拓展了投资面,参与农村新发展。”她说。
从硬件到软件,不少浙江乡贤正以“送文化”的形式来助力振兴。浙江安吉孝丰镇夏阳村的乡贤章义龙,便是其中一员。
“乡村振兴,振兴经济只是一部分,也应该振兴乡村文化。”在章义龙看来,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百姓的现代文明及法治观念。
作为夏阳村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近年来,章义龙不仅积极帮助村民就业,还策划组织为全村百余位70岁以上的老人送上贺岁红包及新年礼物,举办敬老爱老等活动,引领乡亲传承和发扬孝文化。
近年来,安吉深入挖掘乡贤资源,已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启动村级乡贤参事会建设工作,截至2018年4月,已建成村级乡贤参事会79个,覆盖率达47%,未来将实现全县村级乡贤参事会建设全覆盖。
从桐乡到象山,再到安吉,如今,乡贤的力量正向浙江大地渗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