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小记者声明

三十三年后继续麋鹿的中国故事

2018-08-24 11:11:51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归国的麋鹿:失而复得三十三年

归国的麋鹿:失而复得三十三年

点击进入下一页

物种笔记

33年前的今天,1985年8月24日,来自英国乌邦寺的22只麋鹿回到北京南郊的南海子公园,回到它们被传教士发现、本土灭绝又会重新孕育壮大的这块湿地,继续麋鹿的中国故事。

麋鹿俗称“四不像”,是我国特有的野生动物,珍稀程度媲美大熊猫,距今已有二三百万年的生命历史,大约与人类同步。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麋鹿曾广泛生活在东部广阔的江河湖泊等湿地环境,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被严重破坏,加之过度猎杀,明代以后,麋鹿在野外逐渐消失,仅剩在皇家猎苑中幸存的少数。最终,由于八国联军入侵,麋鹿在1900年消失在永定河畔。

到了这里,麋鹿本来和工业时代以来加速灭绝的上千种动物一样,将成为躺在南海子“世界灭绝动物墓地”的一块石碑,在化石、图片和传说中永远沉默。这种故事,人类早习惯了。

但一个英国家族改写了故事的结尾——19世纪末,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重金收集世上仅存的18头麋鹿,收养于伦敦附近的乌邦寺。

除了英国人,麋鹿的命运还与一位法国人密不可分。

1865年秋,即清同治四年,法国神甫阿芒·戴维在京南皇家猎苑外隔墙一瞥,发现了这种前所未见的动物。他用20两纹银买通侍卫,趁月黑风高时运出两副完整的麋鹿骨架,并一路运至法国。鉴定结果震惊世人,这竟是一种全新物种,得英文名“戴维鹿”。

1866年,麋鹿经巴黎自然博物馆爱德华鉴定后蜚声西方科学界,它比大熊猫闻名于世至少早了半个世纪。此后十年,欧洲许多国家都从中国南海子弄到了麋鹿,流落他乡的麋鹿,分别被饲养于德、法、荷、比等国动物园中,但越养越少,处境堪忧。此后,才有了后来贝福特公爵收养麋鹿、使其绝处逢生的展开。

在今天的南海子麋鹿苑内,立着一座戴维的石像,侧面镌刻他的功绩。从1862年到1875年,戴维在中国度过了13载悠悠岁月。13年间,他不仅向世界公布了所见之麋鹿、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珙桐的拉丁名即以戴维的姓氏来命名)等,还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本鸟类学专著《中国之鸟类》(1877年出版)的作者,述及772种鸟,包括他见到或采集到的470种,其中58种为新种。他的著作还有《蒙古旅行记》《华北自然产物和气候及地质情况观察》《中国雉类生境笔记》等,可谓著述勤勉。

石像背后是戴维留下的一段话:“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宇宙的奇妙,却因以自我为中心的物欲,变得视而不见、单调无聊。上苍造就了成千上万的与我们共生的动植物,它们也有生存权利,我们却在残酷地剥夺着它们。难道造物主造就了这么千姿百态的生命体,仅仅就是为了让她的杰作之一:人类,将其永远地毁掉吗?”

1985年,在动物学家的呼吁下,第十四世贝福特公爵送麋鹿回归中国。同年,我国成立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麋鹿种群在南海子复育壮大,并去往全国38个野外放归地开枝散叶。从1900年本土灭绝到1985年回归,再到如今国内种群数量突破7000只,麋鹿的发现、灭绝和复育成功是一次中外合作的动人接力。作为生态复兴的“旗舰物种”,麋鹿是活着的警示:人类啊,不要再迷路,这个“失而复得”的故事充满偶然,多少已经消失的物种并没有这种运气。

[责任编辑:王佳琦]
呵护地球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话:010-63607677  邮箱:huaxunzx@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7046357号-1

Copyright© 2016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