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小记者声明

运动不能停 安全更重要

各地体育健身场所稳步开放

2020-04-30 09:33:26    来源:人民网    

随着疫情好转,健身场所正逐步敞开大门。

为了满足群众参与体育健身、增强体质的需求,减小体育健身服务企业面临的运营压力,各地体育健身场所陆续开放。4月21日,北京市体育局印发通知,指导全市体育健身场所实施科学精准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

在北京之前,已经有多地结合实际,有序“重开”体育健身场所。其中,上海、天津、浙江、广西等地在上月或更早时就公布了公共健身场所恢复开放的相关指导方针。而武汉,当地体育部门也表示,将按照“分区分级、分类分时”原则,开放室外、室内各类公共体育场所。

从各地恢复体育健身场所开放的进程来看,坚持从低风险场所开始逐步进行开放成为普遍准则——先开放室外健身场所,后开放室内健身场所;先开放无接触无对抗的体育运动项目,后有序开放有接触有对抗的体育运动项目。

走出家门、进行锻炼是久违的喜事,但在疫情仍存的情况下,做好防护措施,科学、安全地运动健身,严格要求少不了。

网上预约申请、出示健康码、入场登记、测量体温、锻炼中保持安全距离……在各地已开放的体育健身场所中,如上场景已属常见。山东省体育中心在3月对外开放之初便明文规定,体育场内场塑胶跑道同一时间段内不超过200人,达到限定人数时停止入场;足球和篮球场地同样限制人数。市民如想去锻炼,首先需要在网上实名预约场地,或在未达到限定人数的前提下实名登记后进行现场报名,随后通过健康码等方式核验身份和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并检测体温,体温正常且佩戴口罩方可进入。

与之类似,厦门等地规定,体育场所的每个器材仅限单人操作,不得多人共用同一器材,健身人员或候场人员各自保持1.5米以上安全距离。上海市体育局则发布文件,明确规定了九项管理制度,包括进出人员管理、保持良好通风环境以及加强消毒管理等措施。天津市在其发布的《工作指南》中要求各室内场馆采取分区域、分时间、分阶段、分项目服务,督促锻炼者做好个人防护,并尽量保持安全防护距离,避免身体接触对抗类体育活动。另外,锻炼者入场前,必须首先检测体温,然后进行“津门战疫”扫码或“健康码”检验,禁止发热人员和处于隔离期人员入场。北京市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对恢复开放的体育健身场所进行抽查督查,督促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确保体育健身场所开放后的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对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体育健身场所,要及时督促整改;对整改效果不好的要果断关停,并从严处罚。

疫情尚未结束,在积极向好的形势下,做好科学防控、科学运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责任编辑:张倩]
呵护地球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话:010-63607677  邮箱:huaxunzx@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7046357号-1

Copyright© 2016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