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稚嫩“生命线”
揭秘小儿肠套叠紧急救治
数日前凌晨的小儿外科值班室被急促的、剧烈的敲门声打破平静,一位母亲焦急的抱着哭闹的宝宝,孩子蜷缩着身体,纸尿裤上大片的血迹,来院之前有数次呕吐,值班医生武帅初步判断这是典型的小儿肠套叠的信号。作为婴幼儿急腹症中常见的“隐性杀手”,肠套叠的救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武帅医生立即给予患儿开通绿色通道,办理住院手续、行相关检查,第一时间给予“空气灌肠复位”,可是套入的肠管太多太紧,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当空气灌肠未能成功复位时,手术便成为守护生命的最后防线。最终经过及时的手术治疗,孩子脱离了危险。日前该患儿已痊愈出院。今天,让我们为大家揭开小儿肠套叠的“神秘面纱”。
01 认识肠套叠:
肠道里的“交通堵塞”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嵌套”进相邻肠腔,形成“肠中肠”的急症。典型症状:阵发性哭闹(腹痛),呕吐,果酱样血便,腹部腊肠样包块。注意:若延误超过48小时,可能导致肠坏死、穿孔甚至休克,救治窗口稍纵即逝。
02 空气灌肠:
非手术治疗的“第一道盾牌” 空气灌肠是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肛门注入气体,利用压力推动套叠肠管复位。优势:无创、成功率高(约90%以上)、恢复快。但并非万能:若患儿就诊晚(肠壁水肿严重)、或复杂型肠套叠病程进展快、存在肠道畸形等,灌肠可能失败,此时,手术干预刻不容缓。 03 手术: 生命通道的终极守护者 当空气灌肠失败。手术是挽救肠管生机、避免致命并发症的关键。 04 预防肠套叠: 家长能做什么 饮食规律:辅食添加循序渐进,避免肠道刺激; 警惕病毒感染:肠套叠可能与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等有关,做好个人防护、接种疫苗可降低肠套叠风险; 异常早识别:突发哭闹+呕吐+血便,立即就医。 结语:以信任为桥,共筑生命防线 从空气灌肠复位到手术,我院小儿外科为肠套叠患儿编织了一张严密的安全网。作为家长,及时识别症状、果断就医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作为医者,精准判断、及时治疗让生命重焕生机。请相信,每一次手术刀下的谨慎,都是为了让孩子重新绽放笑容。 愿每个小天使,都能在科学的庇护下健康成长。 认识一下 小儿外科团队吧! 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是长治地区唯一的专业开展小儿手术的科室,诊疗范围涉及小儿普外科、新生儿外科、小儿泌尿外科、小儿骨科、小儿胸外科、小儿整形外科等亚专业。在长治地区率先开展了小儿腹腔镜及胸腔镜手术,填补了我市小儿外科微创手术的空白。针对小儿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隐睾、急慢性阑尾炎、美克尔憩室、消化道重复畸形、直肠肛门畸形、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肾积水、膀胱输尿管返流等疾病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并针对新生儿膈疝、膈膨升、食道闭锁、隔离肺等疾病开展胸腔镜手术治疗,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自京长合作开展以来,小儿外科与北京儿童医院外科进行了深度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小儿外科的技术水平以及在山西省内的影响力。 全科医护人员将以优质先进的技术、热情周到的服务,为前来就诊的患儿和家长提供帮助。咨询电话:0355-2050997 宋 晋 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主任,长治医学院兼职副教授。 擅长领域:擅长于小儿外科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小儿普通外科疾病及小儿外科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在小儿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隐睾、急/慢性阑尾炎、肠梗阻、肠套叠、消化道畸形及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疾病的腹腔镜微创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周一、二、三、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