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头条讯(李福生报道)近日,李建水大师近期用德化“金竹坑”优质高岭土烧制的观音、弥勒等传统瓷艺作品,温润如玉,剔透光滑,吸引了来自厦门的收藏者竞相购买。在与明代德化窑古瓷对照中,客人才渐渐明白,德化白瓷独特的材质与色泽,呈现出暖色温润的特性。
“孩儿红”瓷塑作品《持经观音》
“孩儿红”瓷塑作品《坐岩观音》
李建水出生于瓷都德化,从小就接触了艺术陶瓷,耳濡目染,对传统艺术陶瓷有浓厚的兴趣,并深得瓷艺大师的亲身传授,在少年时代就能独当一面,塑造高难度的德化传统艺术观音像。荣获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等荣誉称号。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李建水深入到德化边远的山区,立足于瓷土的研发。并与“金竹坑”高岭土矿结下了不解之缘。囤藏“金竹坑”优质高岭土达40余年。
德化的优质高岭土,数德化县“金竹坑”的高岭土矿为上品,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后,在研制保护遗体的水晶棺时,“金竹坑”的优质高岭土,有幸成为其所用原料之一。但由于没有严格的开采制约,此处的高岭土慢慢地被消耗,眼见着就成为一个“空坑”。独具慧眼的李建水看好金竹坑的优质高岭土,用平时省吃俭用积攒起来的资金,以每吨1000元的价格,一口气买下了6吨金竹坑上等高岭土,后来还向亲朋好友东挪西借,又陆续买了几吨。
象牙白瓷塑作品《妈祖》
上等高岭土对传统瓷塑创作而言无异于生命之源,特别是现在高岭土资源日益稀缺,优质高岭土的价格更是不断攀升,许多陶瓷企业苦于没有优质资源不惜重金到全国各地抢购优质高岭土。这批优质高岭土保存至今,对德化瓷土及明代德化窑“孩儿红”的研究,延伸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这批高岭土也就在仓库里静静地“躺”了近40年,意想不到在稀有珍土极其匮乏的今天,却成为瓷都人美谈的一批珍宝。
1986年以后,李建水将更多的心血倾注在瓷土配方和稀有金属材料的研发上。明代声名远扬的“中国白”,产品种类包括“乳白”、“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等。李建水介绍说,德化白瓷俗称“糯米胎”,带有晶莹的光泽,釉水洁净匀厚与胎骨结合紧密浑然一体,呈色温润如玉,剔透光滑,器体在光线照耀下,可映见指影。在与李建水闲聊间,他时常会拿出早年从古窑址捡回来的“孩儿红”“象牙白”等古瓷片,与如今自己烧制出来的作品进行比对,不时露出满意的笑容。
“孩儿红”瓷塑作品《披坐观音》
在这些白瓷种类中,还有一种非常珍贵广为人知的瓷种—— “孩儿红”。“孩儿红”是一种窑变瓷,瓷物白中蕴红,在光线下看过去就像婴儿粉嫩透红的肌肤,故而被称为“孩儿红”,被世界古陶瓷界和收藏界视为稀世珍品中的极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它的烧成工艺已失传数百年。面对这项失传的烧成工艺,李建水攻坚克难,知难而上。他查阅了国内外诸多有关书籍,寻访了无数民间艺人,并多次深入矿山,寻找原材料,建造专用窑炉,经过20多年上万次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稀世珍宝“孩儿红”。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曾士金、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叶文程及当代著名陶瓷研究专家王冠英先生等专家对此作了高度评价,认为李建水研制的“孩儿红”最接近明代“孩儿红”瓷种,王冠英并为其欣然写下“瓷中极品,世上稀珍”的题词。2016年他创作的《象牙白坐岩观音》作为国礼,赠送给了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与夫人。2017年《象牙白持经坐岩观音》被缅甸联邦内政部收藏。还有十二生肖作为国礼赠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实心堆塑的《坐岩观音》作品2017年也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孩儿红”梅花杯
多年来,李建水在研发“孩儿红”过程中,结合德化的瓷土资源研发了多项稀有金属窑变釉技术。这项技术花费了近二十多年,研制出的高温窑变釉,饱满丰富,画面有如菊花、礼花、梅花等项,被日本陶艺家称为国宝的天目釉以及田螺釉、地图釉、冰枝釉、血丝红釉、祭红釉、沙金釉等等。李建水在德化这片土地上,慢慢成长为一位身怀多项绝技的国家级陶瓷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