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小记者声明

2019毕业季的“最后一课”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持之以恒 创新图强

2019-07-08 13:38:43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林忠钦(上海交通大学/供图)

人民网北京7月8日电 上海交通大学2019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于7月7日举办,上海交大校长林忠钦寄语毕业生:放眼未来,辉煌待续,创新需要你们来传承接力。之于个人,要以创新而立,炼就扎实功底,不驰于空想而务实学;立足行业,要以创新而进,不断攻克难关,不骛于虚声而登高峰;服务国家,要以创新而强,担起复兴重任,不负于时代而成大器。

林忠钦题为《持之以恒 创新图强》的演讲全文内容如下——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见证你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首先,我代表学校祝贺大家顺利毕业,向辛勤付出的老师和家长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四年寒暑、岁月流金。在你们身上,我既看到了交大人一贯的勤奋努力,也感受到了年轻人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你们在学生创新中心、图书馆、实验室乐此不疲地探讨钻研,有四分之一同学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三分之一参加了PRP研究项目,有2000多人次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大显身手、争金夺银……“创新”已经成为融入你们血脉的交大基因。

对于一所大学而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人才是根本的责任和使命。从大学走出的一代又一代学子,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创新创造,我们国家就会拥有不竭的发展动力。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千变万化,中国正处于历史的交汇期,也是重要机遇期。生逢其时的你们既拥有广阔的舞台,也面临着压力和挑战。要解决发展的瓶颈,要摆脱前进的掣肘,唯有持之以恒,创新图强。因此,在这毕业的时刻,我想和大家分享几点关于“创新”的感悟,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

第一,创新首先要打牢基础,学以致用。交大四年,相信大家对许多“霸王课”记忆犹新。“霸王课”不好学、高度抽象,但课程里所蕴含的“硬知识”却是原始创新的基石。毕业之后,大家要持续加深对“硬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下得苦功夫,才有真本事。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用好知识、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想法。正所谓“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通过“学习-运用-再学习”的螺旋式上升,大家的创新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你们学长的故事。他是电院2011届ACM试点班的毕业生,现在也是我们学校的助理教授——张伟楠。他在ACM班学习刻苦,在数学和物理等基础课程成绩优异。毕业之后,他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计算机算法研究。张伟楠意识到,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的共同本质,都是通过有限的数据分析来对世界运行规律进行建模。正是因为对数学、物理学的深刻理解、活学活用,他不断发掘学术研究的创新点,逐渐成长为备受瞩目的学术新星。

同学们,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你们初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但从“学懂”到“学通”,四年的时间还远远不够。接下来,大家需要继续巩固夯实学到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学有所长,并在实际的运用中锻炼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潜能,让自己成为善学、善思、善行的强者!

第二,创新关键要攻坚克难,持续攀登。创新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向难而行、愈难愈进,才能脱颖而出,拥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真金不怕火炼,好金就得火炼。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要害怕一时的挫折,也不要满足一时的成绩,要敢想敢为、不断攀登,让创新成果做大做强,引领行业和领域走向进步。

我们学校张文军教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30余年来一直从事数字电视广播领域的科技创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非常滞后,国人没有自己的数字电视。张文军教授带领团队进行攻关,越过标清电视,研制首套高清电视样机系统,成功用于国庆50周年庆典的现场转播,实现了代际跨越。随着行业的发展,制定自主标准、掌控核心芯片,成为绕不开的难题。张文军持续攻坚、破解难题,引领我们国家的技术和产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且为我国载人航天神舟系列返回舱顺利着陆提供了坚实的通信保障。进入网络化时代,他又因势而进,建立了国际网络化广播标准,为中国建设网络电视强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纵览张文军教授的创新之路,正是这种迎难而上、攀登高峰的精神让他取得了四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科技从“跟跑”到“并跑”,并敢于向“领跑”冲击的快速发展。同学们,世界瞬息万变,创新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希望大家瞄准一个方向,不断接受挑战、超越自我,成为行业和领域发展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第三,创新尤其要勇担重任,矢志报国。打牢基础、不懈攀登之后,我相信交大的学子一定会在事业上有所作为。但一个人的事业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要看能否担起历史责任。责任与能力犹如创新的两翼,唯有两翼齐飞,才能让创新在岁月的洗礼中真正留下印记。

我们的徐光宪学长一生围绕国家需要,开展科学研究。起初,他从事量子化学和络合物化学研究,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50年代,为了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他把研究转向核燃料萃取,实现了原子弹原料“钚”的分离。70年代,稀土成为各国竞逐的重要资源,而我们国家因为缺乏技术支撑,长期受制于人。徐光宪把研究转向稀土,实现镨钕分离,设计出最优化的工艺流程,推动我国的稀土分离技术走到了世界前列。谈及自己的研究和创新,徐光宪学长说,立足基础研究和面向国家目标缺一不可。基础研究不行,就谈不上创新;而如果研究工作没有国家需要,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从徐光宪学长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为国为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正是交大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同学们,“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这是你们进校时的初心。毕业之后,我希望你们都能担起时代赋予你们的责任,在国家的发展中镌刻你们的创新贡献。

各位同学,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抚今追昔,沧海桑田,正是几代人创新,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放眼未来,辉煌待续,创新需要你们来传承接力。之于个人,要以创新而立,炼就扎实功底,不驰于空想而务实学;立足行业,要以创新而进,不断攻克难关,不骛于虚声而登高峰;服务国家,要以创新而强,担起复兴重任,不负于时代而成大器。希望大家从交大出发,能够持之以恒、创新图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最后,祝愿大家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一往无前,大展宏图!交大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责任编辑:张倩]
呵护地球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话:010-63607677  邮箱:huaxunzx@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7046357号-1

Copyright© 2016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