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倪 浩
第一届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论坛近日在山东日照举行。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批复了首批14个城市创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包括福州、厦门、宁波、温州、威海、日照、连云港、盐城、深圳、湛江等。在中国陆地产业高强度开发的现状下,海洋经济已成为新时期打造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必然选择。
自然资源部近期发布的《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亮出了中国海洋经济的家底:中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从2001到2018年平均每6年翻一番,比重连续10多年保持在经济总量的9%以上。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达8.3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3%。中国海洋经济“引擎”作用正不断增强。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明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预测,中国海洋生产总值2025年将达到13万亿元,直至2030年之前,中国海洋经济将一直处于成长期。
“不应忘记,中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疆土,中国不仅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海洋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引擎作用。”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林杞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经验告诉我们,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在全球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的背景下,海洋经济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林杞表示,随着陆地资源供应日趋紧张,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探索和开发利用海洋空间,加紧向深海、远洋和极地进军。
林杞表示,世界主要海洋强国如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从国家层面的立法、政策、战略,到社会层面的教育、宣传、环保,发展水平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虽然中国的海洋渔业、交通运输、海工装备等部分海洋产业位居世界前列,但与英美德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海洋开发利用层次总体不高,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比重较低,部分产业仍然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慢、融资难、盈利难等问题。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在2019全国两会记者会期间指出了中国海洋经济目前存在的主要短板。他认为,很多地方发展海洋经济的重点主要是在沿岸、在领海、在近海,对于走向远海、走入深海、走向大洋的重视远远不够;海洋传统产业过多过滥,海洋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高科技产业发展远远不够,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面临十分繁重的任务;海洋产业发展方式粗放,特别是科技基础和支撑能力有待提高;海洋生态环境压力比较大,近海污染情况比较严重,生物资源衰减状况没有得到根本好转。
根据自然资源部的数据,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战略增长迅速,年均增幅达到24%,但产业总量的占比非常低,不足5%。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刘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沿海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4个大中型海湾中,每年有近一半全年四季均出现劣四类海水水质。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多处于亚健康状态。林杞认为,目前中国涉海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突出的一点就是我国至今没有一部综合性的海洋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海洋资源开发不合理、海洋科技创新落后、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等海洋经济问题。
建立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据了解,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承担海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海洋产业集聚、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保护等重大任务的区域性海洋功能平台。不同的示范区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任务。比如,威海示范区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远洋渔业和海洋牧场,推动传统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海洋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湛江示范区的主要任务是,创新临港钢铁和临港石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