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周黎安在2021智源大会上的发言表示:人工智能对中等收入群体有替代和创造的双重作用,创造的岗位总体上要远多余被替代的岗位。如果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工业革命以来几次重大技术变革也证明:虽然每次巨大的技术进步都导致一些传统岗位的消失,但最终创造的就业机会远远大于其所摧毁的数量。
通过模型估算表明,随着时间的发展,人工智能等数字化转型对就业的正面影响会迅速扩大,预计新增就业岗位将由2025年的6875万个上升至2035年的1.7亿个;在数字化转型对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净影响上,到2025年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人数预计仅增加了约400万人;而到了2035年,由于人工智能收入效应愈发凸显,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预计将达到1400万人。
不难看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为低收入群体创造一条跃升进中等收入群体的道路。这一方面是由于人工智能本身创造了一些新兴的就业岗位,例如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等;同时也跟一些传统的低技能劳动力互补,形成高技能劳动力。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在未来的普及速度和范围都将快速提高和扩大,具有职业规划敏感度的人已经开始抢占先机。记者发现,在诸如B站之类的平台上,人工智能方向的公开课及证书培训已经开始受到热捧。
有听众向记者表示:“人工智能行业目前已经有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颁发的证书了,属于市场稀缺的证书类型,含金量很高。自己计划通过两到三节公开课的试听,结合自身水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证书方向。越早拿到证书,越有求职、升职、加薪的谈判筹码,因为这标志着你有很好的行业敏感度和高效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