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络文艺:精品化创作是大势所趋
网络综艺文化类节目《一本好书》海报 资料图片
网络纪录片《风味人间》海报 资料图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日前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直指当下部分文艺节目中“影视明星过多、追星炒星、泛娱乐化、高价片酬、收视率造假”的问题,重拳出击,旨在降低不合理的制作成本,打造良性的行业秩序生态,纠正拜金主义、一夜成名等错误价值观念。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视听平台的高速发展,网络文艺在经历了“野蛮生长”之后,正在向精品化创作方向转型。未来,网络平台和创作者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文艺空间中留蓄发展活力?如何在泥沙俱下的网络文艺生态中坚守精神高地?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青年教师朱传欣看来,“坚持深耕品质、精益求精的初心使命是根本,坚持精品化的创作传播路线是关键”。
1 聚焦真实 网络综艺应深入挖掘内涵
在经历了前些年的井喷式增长之后,今年以来网络综艺节目不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进入了“沉淀期”。在网络综艺内容触角不断延伸至各大领域,实现多点开花的同时,网络综艺创作、传播、接受和再生产等环节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
内容创作上秉持匠心、打磨精品,题材选择上加速突围、垂直破壁,是网络综艺发展的必经之路。前不久在腾讯视频播出的文化类节目《一本好书》,把对中外经典著作的“片段式朗读”升级为更加真实的“场景化阅读”,邀请赵立新、王劲松、王洛勇、潘虹等实力演员上阵,以舞台剧表演结合专家学者点评的方式,使观众沉浸于作品跌宕的情节和优美的语句中,尽情讨论复杂幽邃的人性和社会议题。著作选取精品化、表演艺术精湛化、舞台道具精致化、串联模式精巧化,是《一本好书》就网络综艺精品化创作给出的答卷。
除去观众熟悉的文化类节目,今年还有一批题材独特、形式新颖的网络综艺异军突起,获得了高关注度与口碑,其创作共性不外乎深挖垂直领域,遵循精品创作路线。观察类节目《心动的信号》借用全景摄像细腻捕捉恋爱心理;纪实类节目《奇遇人生》以近乎“不打扰”“零台本”的纪实拍摄突破传统综艺限制;音乐类节目《中国音乐公告牌》探索设计视听味觉兼具的舞台效果;体育类节目《超新星全运会》作为一档具有创新意义的体娱跨界IP,邀请刘国梁、李小鹏、苏炳添等体育界人士,带动近150名年轻艺人,着重体现选手们的自我成长、自我蜕变以及团队精神,完成了体娱双“拼”的启发,也激发了更多年轻人挑战自我的理念……
网络综艺与生俱来的流行性、大众性特点,使其更易陷入资本逻辑和娱乐主义陷阱。为此,内容生产者须跳离陷阱,树立精品意识,还原真实生活,端正价值导向,挖掘网络综艺“娱乐外衣”下的丰富内涵。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秦勇看来,“网络综艺要真正挖掘深度,就要增加网络受众的选择性、接受参与的互动性以及文本意义的开放性。单纯娱乐倾向的节目宗旨,与精品化的网络文艺创作路线并不相容。”
2 回归理性 网络剧应告别塑料质感
2018年上半年,中国网络剧整体上线量较2017年同期减少了21.62%,而播放量却大幅上升,高达764亿次,较2017年上半年增加56.08%。可见,近年来国产网络剧生产数量明显下降,但类型题材和文艺空间却得到拓展,精品剧作的比例显著提升。国产网络剧逐渐回归理性,“网剧热”降温,意味着网络剧行业正在摆脱“野蛮生长”原始样态。
当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愿为演技堪忧的流量明星、诚意缺乏的翻拍剧作买单。如何破解网剧粗制滥造的问题?在前不久举办的2019腾讯视频V视界大会上,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韩志杰介绍:“在腾讯视频2018年播放量前45名的电视剧作品中,非大IP、非流量明星参与的电视剧占比高达62.22%。打动人心的故事情节、专业负责的主创团队、电影级别的制作水准和成熟健全的制播体系,是破解‘高价片酬’和‘流量失灵’现象的利器。”网络剧创作已经意识到了IP盲目开发带来的不良后果,转而开始保留“原汁原味”的原著精华。《香蜜沉沉烬如霜》在创作上做足功夫,包括群众演员在内的演员酬劳只占该剧投资的三成左右,更多资金花在服装、化装、道具和后期制作上,剧中场景美轮美奂。在朱传欣看来,“若因邀请明星、购买IP花掉一部网剧的绝大部分预算,留给制作的经费所剩无几,会伤害剧集的内容品质;并且由于明星、IP的存在,观众心理预期无形中抬高,实际观感与心理预期的较大反差也会消耗作品的口碑”。
近年来,《白夜追凶》《河神》《无证之罪》等优质国产网剧纷纷走出国门,亮相海外。作为首部被奈飞(Netflix)收购的国产网剧,《白夜追凶》正是“慢制作”的产物,平均每四天一集的拍摄速度,比传统电视剧的拍摄速度还慢,每一次打光、切镜头、场景调度和人物特写,都呈现出电影质感。
一系列“华流出海”的热点事件证明了,国产网剧有能力改变以往粗制滥造的快餐式制作模式,转向精细化创作与运营。但是,国产网络剧作品在海外受到热捧的同时,也要戒骄戒躁,一些问题正在浮出水面。目前,网剧的“华流出海”仍然面临传播不对等、品相参差、文化对话空间有限等诸多问题,虽然逐步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芽结果,但在影视工业能力较为强势的国家,国产网剧的影响力依然有限。在文化评论人何天平看来,“网络影视作品只有不断修炼内功,真正告别‘野蛮生长’的制作模式,才能从创作源头上杜绝塑料质感”。
3 坚守品质 网络纪录片大有可为
近年来,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系列纪录片在网络走红,纪录片成为各大视频网站争相抢夺的“香饽饽”。去年以来,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等三大视频网站纷纷在纪录片方面有所行动,在购买成片、定制作品的同时,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纪录片制作团队。与此同时,一批来自传统电视媒体的优秀纪录片创作人才流向视频网站,也促进了不同平台之间纪录片人才的流动,势必对整个纪录片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当下,互联网与纪录片关系愈发融合,众多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人纷纷“触网”,以拥抱网络的新姿态创作出新样态的纪录片作品。在这个纪录片蓬勃发展的时代,以腾讯视频为代表的视频网站也已然成了声势浩荡的“引领者”。近期,由《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二季总导演陈晓卿执导的纪录片《风味人间》正在腾讯视频热播,这部互联网纪录片凭借口碑未播先火,在豆瓣获得了9.3分。这位从传统平台到互联网平台创作转型的导演,道出了优质作品创作的真谛。陈晓卿说:“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照顾观众的感受,最大限度地展现美食的美学价值和中国人的细腻情感,是《风味人间》一以贯之的法则。”坚守品质是互联网纪录片在竞争中悟出的道理,不论是偏综艺类还是偏纪实类的纪录片,高品质仍然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则。
和综艺、剧集、电影等商业化程度已经较高的节目类型相比,起步不久的纪录片对于视频网站来说仍然是亏本的领域,但这并不妨碍各大视频网站花钱涵养这个“阳春白雪”的内容品类。腾讯视频总编辑王娟说:“我们就觉得这样的内容是好的内容,是我们应该有的,所以我们对纪录片近期的商业目标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并不着急把它的投资回报找回来。”
网络纪录片的发展正在步入正轨,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纪实中心总监李炳介绍说:“就目前而言,纪录片在各视频网站所有节目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大家更看重的是纪实内容在未来的发展,这是一个尚未被系统开发的优质内容资源,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目前,视频网站的整体受众和用户是非常年轻化的,这和传统电视平台的受众有较大不同,如何让中国众多的年轻人成为纪录片的观看者、分享者、参与者,甚至推动者,正是各大视频网站正在努力的方向。
网络文艺作为数字时代特有的文化产品,与数以亿计的中国网民同呼吸、共成长。精品化创作的网络文艺,将成为滋养民众品性的无尽源泉和培育大众文化的坚实土壤。只有坚持创作精品的态度,不浮躁、不跟风,将品质扎实的原创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受到观众的喜爱。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地,做有品质、有内涵、有故事的好作品,才是网络文艺正确的打开方式。(本报记者 牛梦笛 本报通讯员 郑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