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小记者声明

庆祝建党百年:荐读大学生洪紫千杂文《喝口茶》

2021-05-13 18:19:46    来源:华讯网    

18202575438937292_156.jpg

编者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想起本文作者洪紫千的家乡北宋神童汪洙的《神童诗》,全诗1080字,文词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儿童记诵,它与《三字经》等同誉为“古今奇书”,成为训蒙儿童的主要教材。“久旱逢甘雨,他乡遇知音,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等,同样妇孺皆知,传诵不息。汪洙为人淳正,学生众多,有一府之望。他教授有方,声闻朝廷,到汪洙去世时,特追赠为“正奉大夫”(正四品)衔。留下的著作有《春秋训诂》。

“腹有诗书气自华”。看书应该比美食的诱惑更大。看书扩知识陶情操明真理辨是非,提高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养成爱看书习惯可以使你受益终身。读到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佩不已,读到好书让你顿时豁然开朗,书是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教我们怎样作文,怎样做人。在我们孤单时,它像大朋友一样安慰你。中国有位文学家说过:“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鸟鱼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我们应把读书作为一种享受,善于读书,热爱读书。从中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和自身的价值。

本文朴实无华的言语中蕴藏着当代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记录了疫情时期的时代风貌,反映了浙东沿海城市的业态。通过看书来剖析现实社会的生存法则。今特别推荐大家阅读《喝口茶》原文。

18203463074632433_156.jpg

我喜欢在家楼下的新华书店看书,今年尤其喜欢。

今年又是暖冬,再暖的冬也要穿厚衣服,再暖的冬也总归觉得有点冷。因为这里是南方,南方的东部沿海,夏天的水汽养人,冬天的水汽冻人。即便手心热乎乎,手指尖也是凉冰冰;即便口腔暖暖的,鼻头也是凉凉的;即便吃饱了肚子,脚趾头也不如在北方的时候敏感灵活。

但是2020年与2021年冬春之交的这个不平凡的暖冬——国内外疫情尚未完全控制——即使在宁波这个相对安全的城市,公共场合还是要戴口罩……总归不至于把人闷在家里不动。一出来就要找地方翻翻书,远的地方不去,别的选择没有,那就还是家楼下小坐会儿。

从这家书店准备开就盼着了,上高中的时候就总是来,念大学放了假也是要来的。边上的几方服装店换了一家又一家,唯独书店和对面的星巴克仍旧在这儿。星巴克的环境也好,看看书、办办公都好,但是喝咖啡总不如喝茶来得舒服。毕竟文化底蕴有别,再好的咖啡喝进嘴里也权当是提神的饮料,书店的花茶一路喝过来倒是颇有感情。

第一杯茶没花钱,是送的。可店家不是平白无故送的,是因为我在这儿看书一看就是一天,可是什么都坚持不买,最后只好曲线说明。

我当时倒也没有什么看书不喝茶、不吃东西的习惯,就是觉得不花一分钱看书,好像看多少等同赚多少似的,在哪个书店都这个想法。后来首批店员中有一小哥突然来问我,“您喝点儿什么?”我没反应过来,脱口而出,“不用了,谢谢。”后来仔细一琢磨,才明白人家是要我“花钱买座”。那小哥也是腼腆,被我一句话噎住就低头回去前台了。过会儿又来,问我,“点点儿小零食吗?”我看着天价菜单想了想,“不了,谢谢。”这回没有直接走,总算说明了缘故,“我们这里要点点儿什么才让坐。”“以前都不用。”“新规定。”“那…鱿鱼丝来一盘儿吧,可我担心吃不完。”“好的。”小哥脸上有点笑容地走回前台,没多久又端着鱿鱼丝儿走过来了。哦!就我拳头这么小一盘儿?这么小盘儿还就薄薄盖不住底?25元的人民币诶,我再不了解市价,也不至于这么坑我吧!当然啦,这些我都没说,因为这么一点点儿的鱿鱼丝儿就还挺好吃的。那天看本小诗集,配鱿鱼丝儿别有风味。

可是嘴里的味道过了,心里又开始犯嘀咕。我读书人就坐会儿、翻翻书,可没给书店造成什么损失,怎么就要强买强卖呢!再说了,我坐那儿还显得生意好呢。那个时候书店新开,确实没什么人。所以我还想,我要是不来,书店都该倒了,还硬要我出钱。我暗自不满,后来去书店前,专门在COCO买了杯暖手的鲜芋青稞牛奶。结果倒好,不让我带!我感觉稀奇,回家跟妈妈说了。妈妈说,人家提供了场地和书,花钱买座很正常。但我还是气不过,觉得文化人怎么能这么俗气,看看书还要说钱。我那时也“小气”,一年到头手里的钱只多不少,感觉生活中除了吃饭根本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后来宁可骑车去更远的免费看书的大学城图书馆,也不去新华书店,听说那段时间书店生意很是糟糕,一天到晚没个人。

直到有回跟小伙伴约在书店“碰头”,才知道书店改了规矩。不再是每个座都收钱了,只有包间和相对独立的“好位置”才要买座,别的地方可以什么都不点随便坐。这样一来,我就开始了和其他“省钱读书人”一起拼桌的日子。可惜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爱聊天、广交友,否则定会结识不少有缘有趣的书友。那时顶多就是指着人家对面显然没人的空座问一句“有人吗?”然后收到一个悠悠的摇头或请坐的手势,也对,图书馆禁言嘛。

等我读大学回来的第一个寒假,这儿的生意已经很好了,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加了排可充电小座。太久没来忘了规矩,因为外面人多,就直接推门走进包厢,放了包一坐下,拿出电脑该干嘛就干嘛。又是那句对白,“您喝点儿什么?”“不用了,谢谢。”小哥退出去,我想起这是个花钱买座的地儿。正琢磨着,小哥端茶进来了,浅笑着介绍说,“我送您一壶洛神花茶。”再次退了出去,关门。洛神花茶可口的紫红游走在水分子之间,渐渐没有完全透明的热水……

人不能拒绝喷香的鲜花,也不能拒绝酸甜的花茶。赠茶事件之后,但凡到店看书,必点一壶茶,无论坐哪儿。进店就先到前台点壶茶,边寻书边等茶,找到好书,茶差不多也就泡好了。茶喝完续、书看完换,茶和书都是近乎无限的,唯一有限的就是时间。天色晚了,喝完茶、看完书,一结茶钱,啥也不带就回家,都好用花的茶钱度量看的书了。逐渐养成看书喝茶的习惯之后,在家看书也要喝茶了,以至于要专门买花茶到家里,否则看不太进书。大学在学校看书光景特别少,大概和懒得自己泡茶也有点儿小关联。

去年书店新添不少与读书关系不大的玩意儿,贴纸玩具什么的。续茶开始算次数了,红茶绿茶限3泡,乌龙白茶限4泡,黑茶限5泡,花茶也是3泡。来的孩子多起来,书店里不只有老人、文青和学生了。孩子们基本是妈妈带来看书的,小声地在边上教字、认字,或各看各的、各得其乐。偶有新来的孩子动静大了,常来的孩子还会对着他们把食指放在嘴唇前无声提示。窗外斜阳落下去的时候,吊下窗帘也有些晃眼。看不了书,就眨眨眼、撇过头去看窗外的景。也没什么景色,只是一江流水有风无风都微波粼粼,飞燕剪开风口掠过眼前。这就是准备回家的时候了,到这时总是只觉腹中满足、岁月悠悠,可一到家闻到菜香满屋,立刻发觉饿得慌、唯一肚花茶罢了。

后来因为疫情和陪嘟嘟很久没去,今天实在熬不住了一定要出门。懒得想去哪儿,那就是书店。现在孩子更多了,但扫了一眼没有脸熟的,店员也换了2个姑娘。摆设变化不大,只是过去约定俗成的规矩都形成了文字,不成文的譬如保持安静、禁止抽烟、登记自带图书,当然还有续杯的限制又收紧了。虽然我每次续杯,至多也就是一次,但是这么明晃晃写着,心里总不太舒服。

去点茶,没想到要这下子要“茶钱先付”了,二维码一扫,安排上了玫瑰花茶。平时不太喝玫瑰花茶,今天是因为桂花、洛神都卖空了没办法。坐下等茶,见绿植枯了半截,桌棋摆歪了。前桌在看视频,没带耳机;后面几个无人看管的小孩子翻书说话。一会儿茶来了,小姐姐放下茶对着我身后的孩子生气,“我说多少次了,整个图书馆都是你们几个的声音!”她的声音可不比孩子们小…

这些“改良”让我不由得想起《茶馆》。还引发我对海南的几个男人们聚一起花1元钱可喝1天茶的深入思考!

18210314754659281_156.png

(作者:洪紫千,中共预备党员,系中央戏剧学院大三学生、学院志愿者协会会长)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话:010-63607677  邮箱:huaxunzx@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7046357号-1

Copyright© 2016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