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兴,坚持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党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初心和使命。近年来,新宁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一以贯之,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迎接教育“两督”省检、教育均衡发展国检为突破口,逐步破解教育均衡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均等享受教育资源、就近读书、读好书的美好愿望。
一、新宁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
新宁是一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热土,历来就有崇文尚教的传统。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把发展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强力推进教育公平,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校、幼儿园304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职业高中2所,初级中学30所,小学138所(含教学点),幼儿园127所(含教学点),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学校1所;在校中小学生及在园幼儿103449人;公办学校在职教师4920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高级职称534人、中级职称1563人。全县基本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的普惠教育体系。
一是教育优先发展理念逐步落实。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构建保障政策优先、机构编制安排优先、经费投入优先的绿色发展通道。每年召开涉及教育议题的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及书记、县长现场办公会达10次以上,县四大家领导亲力亲为,经常深入学校督项目、抓质量、解难题。党政重教,站在科教兴县、建设教育强县的全局高度,切实增强了发展教育、支持教育、推进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县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的共识基本形成。
二是城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三年来,教育投入持续增长,预算内教育经费分别占财政总支出的11.2%、13.35%、14.15%,“两个比例,三个增长”教育经费得到依法落实,教育投入高达32.82亿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完成城乡教育基础建设项目1103个,创建合格学校101所,建成公办幼儿园21所,整体搬迁学校8所,改造薄弱学校58所,全面完成“四化三改”学校76所,启动了45个塑胶运动场建设及投资达5.5亿元的新宁一中整体搬迁工程。多媒体教室、标准化实验室、图书室、安保设备配置到位,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加大,全县完小以上学校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等教育信息化,办学条件迈上新台阶。
三是化解大班额、特大班额成效明显。新宁义务教育大班额、特大班额占比曾经高举全市第二。近三年,县委、县政府将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列为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出台2018-2020三年攻坚计划,计划投入资金11.212亿元,完成38个学校建设项目和18所学校改扩建教室项目,新增学位35395个。截至2019年9月,已完成建设项目21个、改扩建教室学校12所,新增学位26050个。坚持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依法依规控制班额(小一班额控制在45人以内,初一50人以内),对义务教育起始年级所有学生进行均衡编班,教师均衡搭配。目前,已化解大班额790个,其中超大班额398个,完成比例居省市前列,全县化解大班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是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校长交流、师资培训、名师培养力度加大,“国培计划”项目县工作全面完成,远程教育、送教下乡、教师工作坊效果显著。通过自主招聘、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等多种渠道,新增教师1030名,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安排教育奖励资金300万元,重奖优秀单位和个人;筹集资金200万元,救助重病特困教师400余人次;建设教师周转房1176套,农村教师住房问题逐步解决。严格落实武陵山片区农村教师人才津贴、乡镇工作补贴和绩效工资,改善了农村教师待遇,逐步建立“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
五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素质教育全面推行,体育艺术、科技创新、劳动实践、特色德育全面普及,一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二中的生态文明校园、三中的举重、民族中学的蹴球、水庙中学的读书活动等办学特色鲜明,二中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近三年来,高考升入清华、北大3人,复旦大学等十大名校20余人。2019年二本以上上线745人,上线率达到33.7%;高二学考一中九科一次性合格率居全市第一;全县初中学考毕业率、优秀率均居全市前列。累计投入资金3400万元,县职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在校生由2013年705人增加到目前的3070人;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职教领域,崀山职业学校进入规划建设阶段。
六是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2016年来共发放助学资金1.3亿元,惠及高中、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学生22万人次;通过食堂提供免费营养午餐,惠及义务教育学生44万余人次,资金达3.5亿元;生源地信用贷款做到了应贷尽贷,贫困学生得到及时资助,没有出现因贫辍学现象。完善留守儿童代管家长制,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不断强化;严格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教育乱收费等现象得到全面遏止,学生及家长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了教育发展规划,出台了具体措施,明确了财政保障,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
二、深刻认识新宁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新宁城乡教育得到快速、均衡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宁教育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与“均衡优质教育”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制约了教育强县战略的实施和实现。主要表现为:
一是教育发展机制不畅。议教机制不健全,兴教机制不完善,特别是乡镇没有形成定期议教制度,教育发展长远规划不足;县级教育投入虽然达到“两个比例,三个增长”的要求,但限于自身财力,难以满足发展均衡优质教育的需要。乡镇教育主体没有得到体现,乡镇兴教重教积极不高。部分乡镇中心学校设置不完善,不科学,管理人员规模超出了规定,占用了教师编制;乡镇中心校经费缺乏保障。岗位设置政策限制了教师的合理流动,教职工编制部门分工管理制度没有严格落实。
二是教育办学条件仍需改善。近年来,新宁县城区大幅扩容,但在扩容的同时没有配套建设学校,规划时又没有预留学校建设用地,制约了学校发展,导致城区学位严重不足,大班额现象突出,目前全县尚未消除到位的义务教育大班额主要分布在城区中小学校。农村中小学发展跟不上均衡优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硬件普遍“不硬”,虽然硬件设施基本实现了标准化,但普遍存在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实验室、图书室、电脑室使用效率不高,部分学校的教学仍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桌子的阶段,跟不上办学条件改善的步伐。现有寄宿生的62所公办学校,只有4所生活设施基本达标,其余均与寄宿制学校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城区义务教育中小学、幼儿园学位紧张、资源紧缺,农村学校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不高。由于生源、办学条件、教学资源等各方面的差距,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相比,在教育教学质量上有着较大差距,即使个别学校、个别学科能与城区学校“一比高下”,也无法弥补城乡学校间教学质量的巨大差距。高中教育比较薄弱,二中、三中生源长期吃不饱,优质师资留不住,经常是为了凑足数量,不讲质量,导致教育质量难以提升。一中一家独大,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导致突破自我的压力不够,动力不足。崀山培英学校办学硬、软实力都不强,无法与一中形成良性竞争。
四是教师紧缺问题比较突出。三年来,虽然全县教师队伍补员1030人,但从幼儿教育到高中教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结构性缺编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严重、年轻教师补充不足、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短缺、教师性别比失调的现状在短期内难以改观。优质师资队伍相对缺乏,全县公办学校在职教师4920人,正高职称的仅有4人,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总量不大,教师队伍的教育理念、专业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数量很少,名校长和名教师数量远远满足不了新宁普及均衡优质教育的需要。
三、实现新宁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对策
统筹城乡及各类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也是建设教育强县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新宁要实现教育从基本均衡向均衡优质的华丽转变,关键要做到:
一是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我们必须站在促进新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把教育当作一种特殊感情来维系,作为一种战略理念来强化,作为一种基本共识来倡导,摆到先行发展、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新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议教、管教、重教、助教的教育发展机制,制定并落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教育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落实乡镇办学主体责任,营造教育优先发展、全社会重教支教和尊师重教的氛围,举全县之力办好教育。
二是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想方设法筹措教育资金,确保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依法落实教育投入“两个比例、三个增长”要求,将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实行单列、及时足额拨付。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奖补资金,可用资金向教育倾斜、优先考虑用于教育,全面改善城乡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财政资金重点用于保障消除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大班额、普及高中(职高)教育、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推进教育信息化等。积极推进县芙蓉学校、三中提质扩容、回龙寺芙蓉学校、一中整体搬迁等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足额配齐教育教学设备。
三是要进一步优化全县教育布局。办大办强县幼儿园,严格城区民办幼儿园的审批准入,逐步实现城区幼儿园布局合理、硬件设施优良、师资队伍达标;乡镇以公办幼儿园为龙头,在相对集中的村组开办合格的民办幼儿园,解决农村幼儿就学不方便问题。在留足留好教育用地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好义务教育用地;每个乡镇至少办好办强1所中学、1所中心小学,统筹规划村小和教学点的布局,严格控制村小的恢复;稳步探索中心学校管理机制体制改革。积极应对新高考改革和高中教育普及趋势,认真谋划好高中学校布局;切实提高一中、二中、崀山培英等高中学校办学水平,形成高中教育核心竞争力;优化调整县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争创省示范性职业学校。
四是要着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加大城乡教育统筹力度,建立完善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机制。不断加大城区教育资源配置力度,在功能室、图书、教学仪器、课桌等配套设施设备的配备上,做到与乡镇同步;继续实施“全面改薄”和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实现“十有六化”,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切实解决义务教育“城市挤、农村弱”问题。优化城乡师资配置,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交流机制。加大公费师范生培养力度,每年培养120名左右,每年申报招聘特岗教师100名,每年自主招聘教师300名;建立健全支教长效机制,稳定、壮大乡村教师队伍,鼓励城镇教师到乡镇、村小和教学点支教;完善骨干教师培育和评选制度,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改革教师队伍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县管校聘”的教师管理机制和校长教师流动机制,优化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设置办法;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和经济待遇,让广大教师在经济上有获得感、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创新学校安全管理,从严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全面推行安全精细化管理、过程性管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构建综治维稳体系,完善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作者:新宁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谭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