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小记者声明

四川省建成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823 个

惠及成都市民超500万人

2019-05-13 09:24:19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建成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823 个

5月11日,2019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成都市主题活动在该市新都区体育中心举行。成都市在进行应急技能演示、群众互动体验、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文化宣传用品发放的同时,还集中展示了一批应急装备。记者在活动中获悉,截至2018年底,成都已建成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823个。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成都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一方面是弘扬生命至上的理念,另一方面是加强防灾减灾理念的宣传,让防灾减灾意识深入群众心中。

防灾减灾关乎每一个人。现场的互动体验吸引了众多群众围观、参与。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现场集中展示的应急装备——既有登高平台消防车、组合式喷泵冲锋舟、移动式照明车、金属切割机等大家熟悉的应急装备,更有六翼无人机、音视频生命探测仪、雷达生命探测仪、侦察机器人、消防灭火机器人等一批“硬核”高科技救援应急设备。

近年来,成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得到极大提升。截至2018年底,成都已建成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823个,遍布22个区(市)县的375个乡镇(街道);覆盖面积2675平方公里,惠及人口514万人。

成都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已把社区(村)综合减灾标准化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和“成都市城市攻坚2025规划”,逐步实现综合减灾标准化标识系统全覆盖,让市民出家门、出楼栋,就能自发、有序、安全、就近、快速撤离到避难场所。

在做好全民防灾救灾宣传方面,成都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成都市防震减灾教育馆、温江国家基准气候站、白鹿地震遗址公园、天府新区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防灾减灾和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引导社会和公众有序参与防灾减灾基本技能体验活动。(记者 张明海)

同步播报

雅安建民间救援联盟基地

5月11日,以村(社区)为本、村(社区)志愿者救援队队员活动为主的司练中心——雅安民间救援联盟基地在雅安市雨城区揭牌成立。该基地旨在探索如何发挥村民及社区居民作为灾害的第一响应人主动参与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及相关活动的积极性。具体功能包括开展社区志愿者救援队培训、展示雅安市民间救援力量资料、展示雅安市防灾减灾工作、开展其他社区防灾减灾相关活动等。

截至4月20日,雅安市已建立社区志愿者救援队34支,拥有主队队员495名,支队及分队队员400名以上,主要由村两委、民兵连以及热衷公共事务的人员组成,他们也将成为民间救援联盟基地的成员。

“通过打造雅安民间救援联盟基地,开展持续有效的培训,使雅安市已有的社区志愿者救援队效力得到长期发挥。”雅安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将整合现有民间救援队伍,动员更多社会力量科学、有效地参与救援行动。(张超 记者 文莎)

防灾减灾小课堂

四川常见的灾害链是什么?

地震、山洪、台风……对自然灾害,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灾害链”一词,对多数人来说可能就是“生僻词”了。

什么是灾害链?先看一个例子——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县叠溪城发生7.5级地震,震后45天,江水暴涨,叠溪堰塞湖溃决,沿岸茂县、汶川、灌县(今都江堰)大部分村镇一度不复存在。

许多自然灾害都会诱发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就称为灾害的链发性或灾害链。

我省常见的灾害链是地震灾害链。这是因为四川处在西南地震带上,加上山体情况复杂,河流众多,地震灾害往往会直接破坏山体稳定性和岩石强度,使山体在暴雨冲刷下形成滑坡、山崩、泥石流,并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若堰塞湖溃决又将形成洪水灾害。一系列连锁现象会导致伤亡人数激增,故而了解掌握灾害链的形成规律,对防止次生灾害非常重要。(范芮菱 本报记者 任鸿整理)

[责任编辑:查孟茹]
呵护地球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话:010-63607677  邮箱:huaxunzx@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7046357号-1

Copyright© 2016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