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小记者声明

笑星黄俊英 用笑声征服老中青三代观众

2019-03-01 13:56:33    来源:广州日报    

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广东文化人物系列展览”第十年展《笑星黄俊英》今日起在广州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展出,展览将持续至4月1日。与此同时,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与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广东音乐曲艺团有限公司协办的“粤语相声小品大赛”也将举行。

日前,黄俊英接受了广州日报全媒体的采访,年逾八旬的他从艺67载仍坚持在演出第一线,不断创造欢乐与笑声。黄俊英表示,想藉此“一静一动”的展览与大赛,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粤语相声、小品艺术的发展。

粤语相声拓荒者,创作主演过上百粤语相声

在粤语方言地区,只要一提起黄俊英,人们就忍俊不禁,皆因他诙谐、搞笑的形象已深入人心, “笑匠”“笑星”“笑神”这些昵称绰号,非他莫属。

展览《笑星黄俊英》以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与实物,系统回顾和展示了著名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家、广东音乐曲艺团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省曲协副主席黄俊英的艺术人生。黄俊英是粤语相声的拓荒者、实践者,也是粤语相声孜孜不倦的研究者、推广者。他为把北方相声这一艺术形式移植到南粤大地,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心血和智慧。出生于广东罗定的他,对广州方言研究深入透彻,熟知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实际,先后创作、主演过上百个粤语相声作品。

回忆起最早接触相声的情形,黄俊英坦言:“最开始不懂相声,只知道相声在北方很受欢迎。”

黄俊英16岁考进珠江粤剧团,拜粤剧文武生罗品超为师。1958年,他被借调到广州民间乐团,于当年8月承担了赴京参加首届全国曲艺会演的任务,演出表演唱《万车游行》获得成功。这次会演让他接触到北京和天津的相声演员,才知道相声原来这么好笑。会演结束后,文化部在各省抽代表组成两个代表团分别“北上”和“南下”,黄俊英参加了全国曲艺会演南片区巡回演出。“在代表团中我接触到了来自各地的曲艺界名家,比如山东快书、京韵大鼓、上海评弹的代表性人物,跟他们学习到很多东西,尤其是从相声演员身上。”他与相声名家马季一见如故,向他请教相声的“ABC”,马季也尽其所知,为黄俊英释疑、解惑。自那时起,两人相交四十多年。

当时,相声非常受欢迎,每次演出都获得满堂喝彩。黄俊英第一次演相声用的是普通话。“上世纪50年代,我自学拼音,学讲普通话。当时学习了北方相声中一个5分钟的‘返场小段’,后起名为《文化水平》,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这段相声用人的肢体动作和造型做谜面,比如直立,双手平伸,头上横放一把折扇,甲猜是“干”字,乙说:错了,应该是“平”字,因为两只耳朵便是中间的两“点”。这样的“包袱“虽浅白,却能让观众笑声不绝,让黄俊英第一次讲相声就过了一把“笑星”瘾。巡演结束回到广州后,黄俊英下决心继续做相声。这便是他“一生痴爱是相声” 的开端。

将北方相声移植到粤语中,黄俊英认为最难是创作,“就算是改编也是要进行二度创作,照搬就没有‘包袱’了。”比如将侯宝林大师的《关公战秦琼》改编成《关公大战方世玉》,在这个作品中黄俊英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让人惊喜的是,许多普通话作品改编成粤语相声后反而更精彩,已故的相声大师马季在观看黄俊英改编后的粤语相声表演后曾说:“小黄,怎么我们演没有包袱,你们演反而有包袱呢?”对此,黄俊英表示:“这是因为运用了我们地方的语言特色,所以他也很欣赏我们广州有这样一批相声演员能够用自己的地方语言来推广相声。我跟马季老师一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平时有什么好包袱、好段子都是第一时间交流。”

马季生前曾感慨:“在广东说相声,我说不过黄俊英。”著名相声演员姜昆也曾说:“在广州演相声能够受欢迎,黄俊英功不可没。”

创作不易,为了构思“包袱”常常茶饭不思

开拓粤语方言相声成为专门的广东曲艺品种,黄俊英功不可没。他在研究改编北方相声作品,用粤语演出尝到甜头后,根据广东地方特色和生活实际,开始探索创作符合广东人口味的粤语方言相声作品。

1983年,黄俊英等人发起成立广州相声艺术团,他亲任团长。30多年来,这支“文艺轻骑兵”深入山区、农村、厂矿、部队、学校演出,曾创造一天连演四场的纪录,把笑声洒遍城乡千家万户。

黄俊英能编、能写、能演。他先后创作和参与改、编、演了上百部相声作品,如《关公大战方世玉》《老张师傅》《打破常规》《广州话趣》《呆佬贺中秋》《冒牌医生》《成语泰斗》《一对一》《省港澳大比拼》等。相声演出舞台没有布景,没有道具,没有服装,要在短短十几分钟内,抓住主题、深化主题,全凭不断抖出“包袱”。“抖包袱”是相声演员的绝活,要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把观众逗笑。黄俊英为了构思这些“包袱”,常常茶饭不思,突然悟出一个“包袱”就如同“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般畅快。 如他在创作《省港澳大比拼》时,为了压轴的“包袱”一连几天苦思冥想, 直到夜里,他在被窝里辗转反侧, 突然悟出“包袱”来了,立马掀被起床开灯记录下来。

黄俊英直言,到现在为止,粤语相声的创作和后备力量都无法与北方相比。“写相声是很难的,10来分钟的表演不可能完成大题材的创作,只能表现其中很小一部分。很多相声是以讽刺为主的,比如讽刺生活中的小事,都需要很多的生活积累和奇思妙想。”

由于现在缺少相声创作者,要培养相声团队自己创作。“现在对相声演员的要求更高,因为都要自己写相声。一个相声从创作到完成大概需要半年时间,但是能留下来的经典,比如我的《广州话趣》,都是能经历时间的考验的。”黄俊英表示,自己写过最快的作品是《成语泰斗》,只花了3晚的时间,“但那时是由于成语的题材有一定的资料基础,只需要进行串写和改编。”

粤语相声不像北方相声有严格的门派划分、拜师步骤,相比起来比较随意。这种情况下,广东相声演员一般缺乏培养和训练,导致基本功不扎实,只能靠后天的学习来补充。

谈及现在颜值高相声演员的火爆,黄俊英表示,观众喜欢颜值高的相声演员是必然现象。“但是培养相声演员不能只看重外表,因为相声演员的先天条件要求很严格,口齿伶俐可以练,思维敏捷是没得练习的。”

传承粤语相声,培养后辈人才也培养观众

与《笑星黄俊英》展览同期举行的 “粤语相声小品大赛”,经广泛报名,已选定团体队30队、个人成人组25队、个人少儿组59队共计310人参赛,一场场妙趣生动的演出将于3月2日至3月31日分别在广州文化公园、彩虹曲苑、黄岐影剧院上演,并评选出团体奖、个人奖和创作奖。

不同于北方的相声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渊源,有一批非常坚实的观众,粤语相声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所以黄俊英格外感谢这次的展览和比赛,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粤语文化的推广和传承,他说,“这样的粤语相声小品大赛是从来没有过的,有助于扩大粤语相声小品的影响力,维持粤语文化的传承。”

黄俊英认为“现在的观众不听相声”是个误会,他表示如果粤语相声还有节目的话,一定很受欢迎。他谈起近日在江门等地演出,观众反响十分热烈,可见现在还有许多人喜欢粤语相声,粤语相声不是没有市场。

黄俊英关心后辈,为培养粤语相声人才不辞劳苦,亲自选才、培训、指导,数十年栽培的弟子如今也撑起了粤语相声的一片天。除了培养相声演员,黄俊英认为观众的培养也尤为重要。“艺术品种如果没有青年观众,就没有生命。”他认为培养观众要从娃娃抓起,粤语相声就在许多小学、幼儿园都设立了基地,时常入校表演,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兴趣,从而培养新一代对粤语相声的关注。

黄俊英一直关注着粤语相声的最新发展,他提到现在有把相声和演唱结合的“笑唱会”,也是一种创新。现在,电视节目和网络平台成为相声广泛流传的渠道。黄俊英很多经典的段子在网上流传,他说,许多港澳观众就是通过网络接触到他的相声作品。

一生最爱是相声,绝不“封喉”

从艺67年来,黄俊英在曲艺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收获丰硕。他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能编能导能演,会吹拉弹唱和打击乐。几十年来,他演出过粤曲独唱、说唱、表演唱、小演唱、自弹唱、谐曲、 民歌、龙舟、白榄、金钱板、曲艺喜剧、相声、小品等,几乎涉猎了广东曲艺的所有品种。

最初在珠江粤剧团的6年,黄俊英就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他曾为马师曾红线女掌板,在广东音乐曲艺团是打杂打出来的“导演”,谐趣粤剧小品是他艺术多元化发展中很重要的一员,在由《七十二家房客》改编的8集电视粤剧连续剧中,黄俊英饰演一名旧社会的警察“369”,这是他最“心水”的角色。

除了表演艺术之外,黄俊英还爱好书法、摩托、迪斯科、打狮鼓等等。在此次展览上,记者看到了1988年广州市摩托运动协会给他发的一张聘任书。黄俊英曾跟着协会骑着摩托去拉练。“相声演员的爱好一定要广泛,帮助自己保持思维敏捷,因为相声有很多即兴发挥的时候。”黄俊英谈起自己10岁的小徒弟每次遇见突发状况都能即兴表演,对答如流,自己很欣赏他这一点。

作为相声演员几十年如一日地为观众带来欢乐,那黄俊英自己最为欢乐的事是什么?他回答:“是来自海内外千万观众给我的厚爱!识尽天涯、初见也如故旧的那种人生乐趣是一切身外之物都无法代替的。这其中有一点更使我有种别人不易得到的自豪,甚至是自傲感——我的笑声能够征服老中青三代观众。”

一生最爱是相声。黄俊英说,要为相声艺术事业奋斗到最后一刻,绝不“封喉”。(张素芹、缪璟)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话:010-63607677  邮箱:huaxunzx@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7046357号-1

Copyright© 2016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