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福建科特派:“药界大熊猫”的“保健医”
正月初七,民间俗称“人庆节”。这天,地处闽北山区的松溪县茶坪乡年味仍浓,种植户李新达家的部分铁皮石斛也进入了采收期:板栗树上,株株茎节饱满,散发着淡淡草香。看着长势不错的铁皮石斛,李新达喜上眉梢,之前的忧虑一扫而光。
前些日子,老李发现这批即将采收销售的铁皮石斛有一部分“生了病”。焦急之际,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省农科院植保所余德亿研究员带领姚锦爱副研究员、黄鹏助理研究员等组成科特派团队赶赴现场,“药方”一下,目前“病情”已大有好转。
在福建当地,铁皮石斛被誉为“救命仙草”和“药界大熊猫”,对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抑制肿瘤等都有帮助。近年来,市场需求激增导致野生资源枯竭,铁皮石斛人工栽培成为新增长点,但由于生长环境改变和密集化的生产模式,病虫危害日益加重,对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回忆起当初的病虫害情景,李新达告诉记者:“有些铁皮石斛叶片呈灰白色,叶面布满灰尘状蜕皮壳,影响植株长势。”是什么原因引起?该使用什么药物?
在李新达家的铁皮石斛基地,余德亿经过一番查看找出了“病因”——原来是红蜘蛛在“作怪”。他们当即给出了解决方案:释放捕食螨进行生物防控,冬季也要进行清园,定期修剪枝叶,日常加强水肥管理。
姚锦爱介绍,在福建省科技厅的推动下,他们团队与当地龙头企业福建大投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接,针对铁皮石斛生长全过程出现的炭疽病、红蜘蛛等病虫害问题,“定制”了3类不同的绿色防控模式,从先前的以治为主转变为以防为主,从源头上解决病虫害“侵袭”并在种植户示范应用。
目前,福建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松溪正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了这支科特派团队提供系统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服务,铁皮石斛这株“仙草”真正成了当地村民的“富民草”。
“如今基地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化学肥料农药使用量25%左右,铁皮石斛产量也逐年增加。”大投公司负责人黄光锋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已成功研制石斛茶、石斛花等不同类型产品,销往浙江、上海、北京等地。科特派团队还在企业建立了一个20亩的核心示范点,为企业年新增经济效益35万元。
多次受益于这项技术免去病虫害之灾,李新达为科特派团队竖起了大拇指:“我原先以电焊工作营生,在他们的指导下种植铁皮石斛,年收入从仅3万元左右增加到8万元。”而在大投公司铁皮石斛基地中负责日常管理的农户袁爱和,“在农忙过后来这里‘兼职’,一年可以增加4万元收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两年来,该团队积极推进“科研单位+龙头企业+种植户”等产学研服务模式试种、推广,“以点带面”辐射、指导周边农户生产发展、帮扶脱贫。截至目前,该技术已辐射推广约100亩,带动农户25户,户均年增收1.8万元。说起这一串数字,余德亿的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记者 谢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