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县双凤镇跳跳蹬河村支部引领产业发展纪实
跳蹬河村是典型的丘区农业村,距西充县城19公里,面积1.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200亩,总人口998人。3年前,全村1/4的土地撂荒,1/3的村社道路不通,1/2的群众外出务工,是远近闻名的全村无产业、增收无来源、发展无带动的“三无村”,贫困发生率高达11.1%。穷则思变,如何带领全村群众踏上致富奔康的“跳蹬石”,村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动员全村村民一起想法子、出点子,成功探索“一建、二定、三管”的基层党建引领机制,成为全县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排头兵”。该村2016年被评为省级“四好村”,跳蹬河村兴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017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村支部书记胡江2018年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奋进奖”。
支部领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解决发展产业谁来组织、怎么组织的问题。2014年,针对全村基础设施薄弱、土地撂荒严重和传统农业零散种植、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的现状,该村由四职干部带头筹资20万元,组建了全县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前三年,农户以土地租金+现金+劳务折资三种方式入股,共流转全村土地620亩,筹集股金470万元,全村286户村民变成了“股民”,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前期土地不集中、资金缺口大的问题。跳蹬河村创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全县土地股份合作社改革试点的首创之举。2016年,西充全面开启土地股份合作社改革试点,现已建成土地股份合作社480个,跳蹬河村“支部+合作社”模式在全省、全市推广。
支部定规划、定主体,解决产业怎么发展、谁来发展的问题。通过支部提议、村民大会决议的方式,确定全村发展规划及生产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实现“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变。一是定发展规划。重点确定立村产业和产业布局,对接全县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在充分征求村民意愿的情况下,确定了以发展香桃、晚熟柑桔为主导,配套小家禽养殖,走种养循环之路。同时,联动发展赏花、采果、游园等民宿经济,走三产互动融合发展之路。二是定经营主体。创新多种生产经营方式,经合作社成员大会讨论,确定以村专合社集体经营为主,委托反租为支撑的多种新型经营模式,保障发展成效。分别组建香桃、柑桔、农家乐三个专合社,村民可自主择社、自愿入股,合作社实行统一生产销售管理,但财务分开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现已建成标准化香桃基地300亩、晚熟柑桔基地320亩;培育何治华农场等家庭农场6家、民宿经济11家,反租经营面积达145亩;2017年,由专合社社民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建成2000平方米的“跳蹬河山庄”,日接待游客300人以上,带动全村22户45人参与就业(优先服从有劳动力的贫困农户务工),建成以有机品鉴、农业观光、特色民宿为一体的融合发展示范新村,年经营收入达230万元。
支部管集体资产、管培训培育、管效益分配,解决支部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坚持支部既领导发展,又不包打天下,管在关键处,管在难点上。一是管集体资产。加强村集体资产的产业化管理,集体资产折股参与产业发展。近几年,全村建成村社道路7.5公里,新改建蓄水池6口、提灌站1座,其中,将蓄水池和提罐站等集体经营性资产折算30万元、村集体向农商行贷款100万元、上级财政投入建设项目量化资金27万元共157万元入股合作社,2017年村集体收益分红达17万元,实现“资产沉默”向“资产增值”转变。二是管教育培育。依托农民夜校、职业技校、龙头企业等,加强村民实用技术、营销技能培训和致富带头人培育。累计对全村种养能手、大户开展生产、管理、营销等实用性技能培训20次,外派学习14人,培育本村香桃、柑桔技术骨干7名,酒店服务人员12人、电商营销专员1人,这些能人收入年均比普通群众高20-200%,实现“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三是管效益分配。因地制宜确定产业发展中的群众利益联接机制,落实党务、村务、财务、社务“四公开”制度,实行合作社与行政村事务、财务分开管理,每月公布明晰账目,每年委托专业机构审计;将合作社收益按1:1:3:5进行分配,即10%用于合作社日常管理开支,10%风险基金,30%作为合作社发展基金,其余50%按股分配到全体社员和村集体,实现“投资风险”向“收益保障”转变。2017年,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余元,是全县平均水平的1.6倍,贫困发生率降至3.1%。(作者:程忠良、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