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我们盱眙法院各项工作伴随着改革开放一同成长,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四十年,岁月变迁,时光轮转。几十年间,盱眙法院人满怀着对法院事业的热爱和憧憬,坚守着一名法官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的行为准则,从步行跋山涉水,到警车助力办案;从曾经低矮的旧平房,到如今的高楼耸立;法庭充满着神圣与威严。这不仅是办公环境的改善,更是法治建设迈向新征程的标志,是一个全新的法治时代。
1950年7月20日,盱眙县人民法院成立,成立之初,盱眙法院内部仅设有几个庭室,经过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近40年的发展建设,内设机构已逐步完善。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推动盱眙法院各项工作稳步发展。
40年的历程让人难忘:过去,立案是手工操作,每月的司法统计繁琐复杂;庭审中,书记员是用笔做记录,裁判文书都是法官手写,庭长、分管院领导签字后,拿到打字室码字,然后书记员校对,定稿后再拿到打字室用油墨印制;档案室不到20平方米,设施简陋。卷宗归档是人工操作,查询档案时要从堆积如山的卷宗里翻找;那时基础设施较差,三个单位同用三层办公楼,四人一间办公室,仅有一台警车,办公室没有空调和电脑,信息化几乎是O,全院只有一部电话等等。
现如今:建立了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立案庭面积比以前大了十倍,功能也由从前的单一功能转变成集安全检查、诉讼引导、业务办理、自助查询、便民服务、诉调对接、判后答疑、涉诉信访、涉执信访等综合职能,初步实现了“一站式”服务;随着法院从信息化向智慧法院迈进及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法院的软硬件建设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开庭记录全部使用电脑,据说还要建设语音识别系统,今后书记员将不用再码字了……2004以来,为了优化档案库房的硬件设施,我院分别配备了自动报警气体灭火器、自动控制温湿度控制系统、视频监控防盗自动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电动密集架。档案管理数字化,调查阅卷宗只要在电脑操作即可;基层基础设施又有了巨大的变化:经过两次移址重建了10000多平方米的审审判办公综合楼,两人一间办公室并装上了空调。20多台警用车辆,完全保证了审务工作。电脑、打印机人手一台,多功能传真机、摄影摄像机等现代办公设备一应俱全,无纸化办公方便快捷。8个数字高清科技法庭,集案件管理、证据展示、庭审记录等功能于一体,所有开庭审理的案件均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实现了“每庭必录”。建成数字化审委会系统、远程视频接访系统、网上信访申诉系统,实现了互联网庭审直播,进一步提升了审判工作的信息化、高效化、标准化水平。
40年来,法院工作人员从建院时20多人,逐步发展到现在200多人;办理案件数从当初一年不到500件,增加到现在一年办理12000多件;人员文化水平从开始以高小毕业为主,到现在本科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法官已占现有法官人数10%。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院具有法官资格的人年均办案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2018年到10月人均办案已达到了270件。变化是多么大啊!
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是盱眙法院光荣的四十年,在党建工作上,创造出党建带队建特色经验,受到县委和上级法院推广;队伍建设成果丰硕,涌现出戴飞、姚月梅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的模范人物,法院集体一百多次被上级法院以及省、市、县表彰为先进集体;盱眙模式更是名声在外:五任院长接力关爱残疾儿童、全国首张关爱留守儿童督促令、全省首发限驾令、设置保护女童“我的小秘密信箱”、执转破等。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40年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理念已根植于每一名盱眙法院人的内心;司法公开“四大平台”建设运用,让审判活动更加公开透明,彰显了该院敞开大门、接受社会监督的底气;始终依法履行审判职责,刑事审判保持对刑事犯罪高压态势,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进程,逐渐加大刑事司法领域人权保护力度;民商事审判是依法调节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各类纠纷,运用“四必调”和“五个调解法”化解矛盾并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优化辖区经济发展环境;全面开展“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健全了执行机构、规范执行行为,基本形成了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切实严惩拒不履行生效裁判行为,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和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织就“天罗地网”;司法便民利民举措更加丰富,诉讼服务工作秉承“四零”承诺服务的宗旨,细化分工,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司法服务;科学的审判流程管理、审判质效评估体系正在运行,法官职业保障等关于司法人员科学管理的配套改革机制正在挖掘和释放出新的“审判力”。我们有理由相信,盱眙法院各项工作会越来越好。
作者:盱眙法院 费尤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