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家户户住在船上的渔村,如今有了属于自己的别墅。
地处扬州北郊邵伯湖畔的沿湖村,原本是陆地面积仅0.8平方公里“因穷闻名”的小渔村。由于地处偏僻,“一江春水向东流,沿湖村村民抬不起头”,这句顺口溜形象地形容当时小渔村一穷二白的情景。改革开放40年来,原本“穷渔花子村”已变成“网红渔村”。渔民们上岸纷纷改吃“旅游饭”,唱起转型发展的“渔家傲”。
10月21日~24日,由中宣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举办的“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百姓宣讲活动第二批全国巡回报告团来到浙江义乌、杭州和江苏扬州等地宣讲调研,走进浙江警察学院和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为高校师生带来两场宣讲。来自浙江警察学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杭州医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共16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宣讲会。
活动期间,报告团一行还前往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铁路口岸西站、分水塘村陈望道故居、扬州沿湖村等地调研交流。
走进沿湖村,跃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清水,干净整洁的房屋。“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往日落后的渔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强了,渔村的发展史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缩影啊!”望着沿途大片整齐气派的二层“小洋房”,报告团成员、“时代楷模”汪勇感慨道。
过去,沿湖村的400多户村民还是以船为家,依靠捕鱼和养殖为生,过着水上漂的生活。那时渔民们辛苦一天获得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当日的生活开支。最令村党总支书记刘德宝忧心的是,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围网养殖,邵伯湖里的鱼虾一度变少,生态环境也逐渐恶化。退养还湖、渔民上岸,成为当务之急。
2007年起,沿湖村启动实施“填塘整地”和“渔民上岸”定居工程,部分渔民开始住进统一规划每户建筑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新渔小区”。村民们开始享受城镇医保、开展转产技能培训、发展起渔文化特色农家乐。如今,沿湖村把渔业放首位,深挖渔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一批极具特色的渔家乐、水上船家、民宿客栈、渔歌渔祭等文化活动成了渔民向水讨生活的“新饭碗”,曾经的“渔花子”摇身一变成了“渔老板”。
2006年时,沿湖村人均收入还不足6000元。而到了今年10月,沿湖村有了18家渔家乐,9家民宿,预计全年的旅游收入将达到2500余万元。村民们走出一条从捕鱼卖鱼到“卖文化旅游”的生态富民路,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
“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经济才能永续发展,要带动渔民们转产致富,只能发展生态经济。”刘德宝说。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改变,他们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对身边的家园倍加呵护。
据悉,“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百姓宣讲活动第二批全国巡回报告团还将赴合肥、滁州、烟台等地开展巡回宣讲活动。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陈卓琼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