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小记者声明

不良‘校园贷’是谋财害命的诈骗陷阱

2018-08-27 15:49:56    来源:新民晚报    

原标题:上海学生事务中心:识破“校园贷”的种种鬼把戏

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提醒:识破“校园贷”的种种鬼把戏

近年来,每一起不良“校园贷”引发的大学生轻生事件都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不良‘校园贷’不是资助措施,而是谋财害命的诈骗陷阱。” “校园贷”的本质是高息贷款,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

不良“校园贷”不是正规金融机构向在校学生发放的贷款产品,而是个别不良网络借贷平台、企业、组织甚至是个人,专门面向在校大学生发放的临时借款,往往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调查发现,“校园贷”往往是用于高消费或所谓的创业。

上大学期间,学生交学费、住宿费有困难可以申请助学贷款;生活费有困难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即使家里不掏一分钱,国家也会保障贫困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在此提醒:国家助学贷款是政府主导、财政贴息、有关金融机构经办的,专门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的贷款。


近年来,媒体每年还会报道数起电信诈骗事件。眼下,高校录取和新生报到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骗子也在千方百计大行骗术。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无论是哪个单位或者个人为学生提供资助,都不应要求学生在电话中告知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等信息,更不会要求缴纳任何费用或在ATM机和网上银行进行操作。如有类似要求的,可以断定基本上都是骗局。

诈骗分子永远有用不尽的“鬼点子”和使不完的“套路”。在他们面前,象牙塔里的学生显得很单纯,也很弱势。因此,教育部门表示,有必要不厌其烦地劝告广大学生,警惕“校园贷”的种种骗术。

第一,天上不会掉馅饼。

不良“校园贷”惯用“零利息”“超便捷”“零风险”等“美丽的谎言”来诱骗学生。大学生在合同上“签字画押”时,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条文、想清后果,不要轻信贪图其所谓的“方便、快捷”。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给你好处,不存在只有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发财秘路”。

第二,花钱要理性。

大学生是成年人,要有自强自立精神,要有自律能力。不要去攀比用什么手机、用什么电脑,也不要攀比穿什么名牌、吃什么大餐,而是合理安排生活支出,量入为出、理性消费、科学消费,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提高自身修养和长本领上。

第三,借钱走“正道”。

对于那些急需用钱创业或试图参加培训班学一技之长的学生,更应该慎之又慎。国家鼓励创业,但大学生既要尽力而为,更要量力而行;既要勾勒美好蓝图,更要评估各种风险;既要有一腔热情,更要三思而后行。即使有强烈创业意愿,也要多征求老师、家长、学长、专业人士的意见。非得贷款的话,一定要选择安全系数高、信用口碑好的“国字头”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产品。

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提醒考生和家长牢记公安部门总结的防范电信诈骗的“6个一律和8个凡是”的防骗宝典: “6个一律”,即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的,一律挂掉;所有短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8个凡是”,即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的;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的;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王蔚

[责任编辑:王佳琦]
呵护地球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话:010-63607677  邮箱:huaxunzx@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7046357号-1

Copyright© 2016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