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抓住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在基层治理上下功夫。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的老旧小区改造,就是从解民忧、暖民心的“小事”做起,不断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这项工作也会遇到棘手的问题。以加装电梯为例,这种愿望往往很难顺利实现,主要原因在于住户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无人牵头组织、资金筹措困难等。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背后的根本问题有两个:第一,如何解决集体行动中个体利益差异的问题;第二,如何解决公共物品供给中“搭便车”的问题。这都需要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去化解。
加装电梯是惠民好事,但为什么难以达成共识呢?道理很简单,电梯是公共物品,虽然大家都住在同一栋楼,但对于电梯的需要迥然不同。从居民来说,对加装电梯的态度主要取决于他对从中得到的好处和所需付出代价二者的平衡。在社区治理中,要正视这种群体内部利益差异的问题,建立起基层社区协商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
在一些地方,加装电梯往往需要居民提出诉求并牵头申请,而有些时候,尽管居民有强烈的加装意愿,但谁都不愿意牵头。这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搭便车”现象。从社区治理的角度看,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探索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如果小区居民在基层治理中享受到便利、尝到甜头,那么,自我治理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
(本报记者 沈童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03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