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小记者声明

“捷龙一号”首飞成功 “ 国家队”开启商业航天新篇章

2019-08-19 13:50:50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王宇鹏)8月17日12时11分,捷龙一号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以“一箭三星”方式,将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捷龙一号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也是中国航天“国家队”首次采用纯商业化模式执行的商业航天发射,掀开我国商业航天领域新篇章。

吸引社会资本研制生产

据捷龙一号运载火箭项目技术经理龚旻介绍,捷龙一号火箭为四级固体发动机串联的总体构型,全箭总长约19.5米,箭体直径1.2米,起飞重量约23.1吨,是我国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固体火箭(采用固体燃料的火箭)。

值得注意的是,捷龙一号火箭的研制经费并非来源于国家经费,而是面向社会资本融资;以往火箭研制过程中基本都是与体制内的成熟配套单位合作,该型火箭打破了原有的配套关系,通过竞争,选择性价比最优的配套单位,提高性能、降低成本。

捷龙一号由中国航天“国家队”——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研制,采用商业化模式,面向商业小卫星发射市场打造。捷龙一号也是航天科技集团的首型商业运载火箭。

“利用社会资本开展研制生产,促进模式创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燕生表示。目前,捷龙一号火箭的目标成本基本可以达到3万美元/公斤,是世界上单位载荷入轨成本最低的火箭。

预计2到3年实现火箭重复使用

根据规划,捷龙一号火箭将实施“三步走”战略:从2018年研制启动到2019年8月,完成首飞任务1发,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创新商业、研发、运营三种模式;到2020年12月,完成研制批任务5发,完成1.4米卫星舱方案设计和飞行验证,具备在国内各主要发射场实施发射的能力;从2021年起,进入成熟批任务阶段,为每10发一批,实现较高的国内发射占有率,打造“捷龙”国际品牌。

据介绍,“龙系列”的初步设想包括两个系列,一是捷龙系列、二是腾龙系列。捷龙系列以商业固体运载火箭为主,对发射设施的依赖度比较低,而且比较灵活。腾龙系列以液体运载火箭为主,运载能力较大。

7月26日,我国运载火箭首次“栅格舵分离体落区安全控制技术”试验取得成功,为后续发展可重复使用火箭奠定了基础。

“我们是不同的技术途径、技术路线都在做,包括垂直起降的、水平起飞返回的。”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所属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总裁唐亚刚说,“现在我们已经加快了重复使用技术的开发,预计未来2到3年,就会实现中国火箭重复使用技术的应用。”

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1岁

捷龙一号研制团队以80、90后为主,平均年龄仅31岁。“作为年轻人,我们总想干一些和以前不一样的事情。在这里,我们更能放手去拼、大胆去干。”85后的捷龙一号飞控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宋志国说。

捷龙一号是我国规模最小的可运送有效载荷入轨的运载火箭,具有小、快、灵的特点。规模虽小,但是性能优异,捷龙一号能够实现5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200千克的运载能力,在我国商业固体火箭中运载效率最高。捷龙一号还是我国第一型采用卫星倒装布局的运载火箭,第一型实现卫星舱全透波功能的固体运载火箭,第一型采用液体推进剂预包装技术的商业运载火箭……

数个第一次,给火箭研制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唐亚刚介绍,研制团队打破传统,自我革新,大胆尝试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流程、新配套,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了“低成本、高可靠,模块化、产业化,低保障、易维护”的设计要求。自2018年2月启动研制工作,到实现首飞,捷龙一号火箭只用了不到18个月的时间,成为中国航天研制周期最短的火箭之一。

“从无到有,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一系列重大跨越印证了中国运载火箭发展的每一步,捷龙将成为中国火箭的新起点。”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小军说。

[责任编辑:张倩]
呵护地球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话:010-63607677  邮箱:huaxunzx@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7046357号-1

Copyright© 2016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