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雷锋精神具有深刻的内涵,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通过对雷锋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的一致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是建设小康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弘扬雷锋精神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等四个方面的分析,阐述了雷锋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仍然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需要政治信仰的支撑,需要从雷锋精神中找到启示,努力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信仰信念生长土壤。雷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先进典型人物。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今天,有必要对雷锋精神进行再认识,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一旦坚守,便会产生巨大力量,雷锋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认识雷锋精神,我们首先要把着眼点引向信仰信念,当我们真正读懂雷锋坚守共产主义信仰信念的动因,及其产生的社会作用,也便找到精神支点和动力之源。
要研究雷锋精神的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首先要研究雷锋精神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条件。实际上,雷锋精神所体现的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公民的代表形象。雷锋精神典型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民的新特点,给人们树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公民的榜样。这种新人的感召力,加上雷锋的普通战士和平民形象,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共鸣。我们今天讲"四有"新人,其实雷锋就是社会主义新人的榜样。如果说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社会发展的希望,那么雷锋精神的出现则指明了一代新人的精神境界和希望。雷锋精神和学雷锋活动能够长盛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本质特征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指引了青年实现人生理想的正确方向。雷锋精神就是自觉地把人民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他人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使个人的利益服从人民的利益。这种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在雷锋身上成为自觉的行动。雷锋精神实质上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的统一。
第一,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建立了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在革命 和建设的实践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也在我国人民群众中逐步确立起来。
第二,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实践的产物。雷锋与一切革命道德传统的模范人物一样,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特点。他的思想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雷锋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接受了新中国的学校教育,特别是懂得认真学习和实践当时最先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雷锋得自毛泽东思想的精神财富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他又在工作中经受了实践锻炼,因此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的模范人物。雷锋的言论和行动,与旧社会体现的"人性是自私的"谬论划清了界限。他不愧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的战士。
第三,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国家新型人际关系孕育的产物。雷锋作为一个典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出现,与其周围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经历有关。他对人民像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像冬天那样严酷,对个人主义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这样爱憎分明的立场,推动他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到处助人为乐,到处做好事。他表现了对人民的真诚热烈的爱。这种热烈而真挚的爱,其实来自新社会体现的社会主义人际间的温情。雷锋在旧社会体验到的是私有制社会的残酷和冷淡。他的父母和其他亲人相继在旧社会去世。这个孤儿体验到旧社会的黑暗和专制。新社会建立后,他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哺育,到处充满了他不曾想像到的关爱和真诚。雷锋在旧社会形成的冰凉的心被新社会人民大众的互相关爱暖化了、升温了。面前这个新社会使雷锋充满了希望,他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奉献都无法报答这个社会带给自己的关爱。他忘我的奉献、高度的道德责任感,都是从这里涌流出来的。人民对他的爱,唤起了他对人民的无限热爱。这种对人民无限的热爱,又转化为他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精神。
以上几个方面是雷锋精神产生的社会基础和基本条件。只要这些基本条件存在,雷锋精神就有传播和发展的内在力量。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过去我们曾经提倡的雷锋精神过时了,包括"爱憎分明"的革命精神、"助人为乐"精神、"钉子"精神、"傻子"精神、"螺丝钉"精神等等,不再适用于今天的现实了,提出要赋予学雷锋新的内涵,"重新界定雷锋精神"。还有的人认为,雷锋的行为是高尚的,是符合社会文明进步要求的,但主导这种行为的思想却是爱憎分明的阶级觉悟、感恩戴德的传统意识,要重新阐述雷锋行为与思想反差的历史原因。这些认识,直接影响到在现实生活中对雷锋精神的弘扬。
雷锋精神启发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根本而言是帮助我们认识物质和精神、舍与得的辩证关系。雷锋身前身后一直与"傻"相伴。讲其傻,是因为他一直坚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价值观念,且诉诸行为。雷锋并不 "傻",其行为全来自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理解,源自对幸福真谛的感悟。幸福并不存在于一种模式,关键看哪一种能够带来恒久而又更高的精神享受。哲学家德谟克里特就提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快乐和幸福,所谓快乐和幸福不仅表现于肉体或感官,更主要的是反映于精神,因为肉体的快乐只是粗糙的原子运动,是暂时的,许多情况下还带来痛苦,只有精神上那些精致的灵魂原子运动,才能带来宁静、愉快和持久的快乐。能够佐证这一点的是2010 年公布的世界幸福指数排名,最高的地区是拉美,最高的国家是哥斯达黎加。简言之,金钱可以带来满足感,但不必然带来幸福感。
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引导大众,保证实现精神与物质的平衡,追求个人权益与社会担当的平衡。一句话,人不可能总是生活在物质世界,但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雷锋精神告诉我们,什么是价值和价值的社会特征。价值有两种,一种是功利价值,另一种是道义价值。功利价值重要,但存在有限性,道义价值却是无限的。一个社会如果总是以功利价值评价人和事,很难把一个民族引向高尚,就如我们评价道德楷模,或慈善先进个人时,如果总是关注其付出多少金钱,就属于步入道德误区。从功利价值上讲,一个企业家百万、千万捐献, 一定比以捡破烂为生,同时抚养几个弃儿的效用或功利价值大, 但从道义价值上衡量,后者不仅不输于前者,而且远大于前者。 只看功利而弱化道义,结果只能扼杀平民的道德行为。真正的善并不表现于金钱的付出数量,而是表现于方方面面,一个微笑, 一句关爱,只要源自灵魂,都是善,都具有感染力。
雷锋精神凸显的恰是道义价值,于是,由有限化作无限,同时让普通人从中认识到自己善行的意义和价值。雷锋精神启示我们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雷锋有生之年,所做出的都是人人皆可为的小事,也正是小事而更容易让普通人弄清价值坐标,找到价值追求与价值实现的途径。规律表明,检验 一个人的品质和境界,并不都是通过大事,能够创造惊天地、泣鬼神之伟业者毕竟有限,更多的人是平凡的,如果一个人做出更多的是小事,并且执著持久,也便蕴含或折射出伟大的情愫。
作者简介
作者本人照片
作者在采访现场
许月丽,女,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在校期间,担任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学院教学信息员和班级学习委员,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实习期间在厦门海沧区广播电视台任职实习记者,为提高自身能力考取了编辑记者资格证、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见贤思齐,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综合素质为目标。(周晋泰)